ID: 21310503

3.1 认识声现象 教案(2024教科版)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23929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认识,现象,教案,2024,教科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第三章 声现象 3.1 认识声现象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3.科学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做好真空罩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法和讲授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吉他、闹钟、真空罩、抽气机、软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莺啾燕啭、蝉唱虫冷、风吼雷啸、车辚马嘶、鼓乐齐······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奥秘,音乐之声展示着人类的文明。 生活中,声音随处可闻(如图所示)。那么什么是声 声来自哪里 我们是怎样发声的 声音是怎样被我们听到的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声的产生 讲话时,用手触摸喉头处,你会有什么感觉 演示实验 发声体在振动将一个乒乓球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会看到乒乓球随音乐跳动(如图所示)。你知道乒乓球为什么会跳动吗 关闭音箱停止播放,乒乓球还跳动吗 通过上面的观察可以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sound source)。 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中鸣管的振动。蜜蜂的嗡嗡声靠的是翅羽的振动。悠扬的扬琴声靠的是绷紧的琴弦的振动。 (二)声的传播 演示实验 模拟声音的传播 如图所示,将若千个乒乓球一个挨一个地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材料:小音箱、乒乓球、 铁架台、细线 声音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如图所示,用槌击鼓,鼓面振动。当鼓面向右侧运动时,压缩了右侧的空气,该处空气变密;而当鼓面向左侧运动时,右侧空气又变疏。 这样空气中就形成了密疏相间的波动,以鼓面为中心,向远处扩展,向四周传播。这样的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声波(sound wave)。 演示实验 声音的传播 如图所示,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用另一部手机对它呼叫,我们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这时有什么发现 材料:抽气盘、抽气机、手机。 现象:我们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听到的手机铃声会怎么变化 现象:我们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 这个实验说明: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我们称为声的介质(medium)。 空气、水、大地、木头及钢铁等都是声的介质。 (a)把一根长管的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放到耳边,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潜水艇的声呐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 。 (b)把两个纸杯用一条绷直的绳子连起来,可以做成简易电话。 (c)中国空间站的太空舱是密闭的,舱内有与地球表面相近的空气,航天员可以借助空气直接交谈。空间站外的太空是真空,两位航天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 讨论交流 声具有能量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打开音箱,播放音乐,加大音量,我们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 器材:小音箱、蜡烛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