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章 声现象 知识点 音调 知1-讲 1 1. 探究声音高低和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实验设计 如图1所示,将钢片的一端 紧压在桌面边沿,另一端伸出桌面, 拨动钢片末端使其振动。改变钢片伸出桌面的长度,进行对比实验。观察钢片振动的快慢和倾听声音的高低。 知1-讲 实验现象 钢片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片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 实验结论 声音高低与声源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知1-讲 实验要点 把钢片紧压在桌面边沿,使伸出桌面的钢片振动发声,而不是钢片拍打桌面发声。 知1-讲 2. 频率 (1)含义: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表示,这个物理量叫作频率,用符号f表示。 (2)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 表示。若每秒振动5次,则其振动频率为5 Hz。 知1-讲 3. 声音的音调 (1)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2)音调是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音调的高低跟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 知1-讲 感觉器官判断音调的思路:音调高的声音尖细;音调低的声音低沉。 知1-讲 深度思考 不同音调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吗?声音传播得越远,音调越低吗? 深度理解 不同音调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且音调不会随声音传播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知1-讲 知识拓展 以儿歌《两只老虎》为例来理解音调:不同的人演唱如图2 所示的部分乐谱,都是“快” 的音调最高。 知1-讲 4. 波形图 波形图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如图3)。 知1-讲 5. 超声波和次声波(如图4) 知1-练 例 1 如图5所示,将硬纸片放在转动的齿轮边可以发声。 知1-练 (1)问题与证据 用此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是:验证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与_____的关系。 解题秘方:明确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析: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数不同的齿轮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不同,故用此装置可以验证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频率 知1-练 (2)若轴的转速不变,则当硬纸片放在_____(填“A”“B”或“C”)齿轮边上时,齿轮发声的音调最低。 解题秘方:分析齿轮A、B、C的齿数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解析: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数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纸片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由图可知,最上面的齿数最少,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使纸片振动次数最少,音调最低。 A 知1-练 1. [中考·河南]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_____而产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 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 振动 音调 知2-讲 知识点 响度 2 1. 探究声音响亮程度和声源振幅的关系 实验设计 在鼓面上撒些纸屑,击鼓时先轻敲后重敲,使鼓发出的声音由弱到强, 观察纸屑的跳动情况与听 到的鼓声大小的关系, 如图6 所示。 知2-讲 实验思考 纸屑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结果 通过纸屑将鼓面的微小振动转换为纸屑的明显跳动,将鼓面的振动放大,这种放大法是转换法的一种。 知2-讲 实验现象 敲鼓的力越大,鼓发出的声音越强,纸屑跳动得越高。 实验结论 声音响亮程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知2-讲 2. 声音的响度 物理学中用响度表示声音的响亮程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知2-讲 3. 影响响度的其他因素 (1)响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响度越小。 (2)响度和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分散, 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如图7 所示,用喇叭 喊话,可以提高听到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