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透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1-讲 1 1. 透镜:两个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或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另一个面是平面的透明体。 知1-讲 2. 透镜的类型 类型 定义 图示 应用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照相机等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近视眼镜 知1-讲 3. 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如图1所示,透镜的两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作透镜的主光轴, 简称主轴。主轴用点划线表示。 (2)光心:薄透镜的中心叫作透镜的光心。 知1-讲 深度理解 (1)凸透镜并不一定是两侧都向外凸出,但至少有一个面向外凸出,且从整体上看,它一定是中间厚, 边缘薄的。 (2)凹透镜也不一定是两侧都向内凹,但至少会有一个面向内凹,且从整体上看,它一定是中间薄,边缘厚的。 知1-练 例 1 [中考·桂林]在如图2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属于凸透镜 的是( ) 知1-练 解析: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为凹透镜。 答案:C 知1-练 1.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这五块玻璃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从形状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从形状上看,其特点是_____。 a、c、e、d 中间厚,边缘薄 b 中间薄,边缘厚 知2-讲 知识点 透镜对光的作用 2 1. 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体验 如图3 所示,让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 太阳光,使一张纸紧靠凸透镜放置。 (1)在纸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观察到纸上光斑先渐渐变小变亮,后渐渐变大变暗。 (2)最小最亮的光斑落在纸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纸会被烤焦,甚至着火。 知2-讲 分析思考 (1)纸移动过程中,光斑的变化特征说明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是如何传播的? (2)纸被烤焦,甚至着火的原因是什么? 知2-讲 分析结果 (1)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经过凸透镜的传播情况如图6所示。 (2)纸被烤焦是凸透镜将太阳光聚集到光斑的结果。 知2-讲 实验结论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知2-讲 2. 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体验 (1)如图4 所示,在凹透镜正对太阳光,纸逐渐远离凹透镜的过程中,观察到纸上阴影相对于周围而言越来越暗。 知2-讲 (2)如图5 所示,将平行光正对凹透镜照射时,通过凹透镜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 知2-讲 类比思考 将光通过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传播相类比,说明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类比结果 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区别是对光的作用不同,凸透镜主要对光起会聚作用,而凹透镜主要对光起发散作用。 实验结论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知2-讲 3. 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上,而是指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向主光轴靠拢,光路图如图7所示。 知2-讲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通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比原来的入射光更偏离主光轴,光路图如图8 所示。 知2-讲 深度理解 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总是向厚度大的一侧偏折。 易错提醒 1. 不能将“会聚作用”误认为是“会聚光线(光线会聚于一点)”。 2. 不能将“发散作用”误认为是“发散光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知2-练 现在居民楼的防盗门上往往装有“猫眼”,该装置可让屋内的人看清屋外的情况,而屋外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情况,该装置外端是一块凹透镜,内端一般是一块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凸透镜的光一定是会聚的 B. 经过凹透镜的光一定是发散的 C.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一定是会聚作用 D.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一定是会聚作用 例 2 知2-练 解题秘方: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判断。 解析:凸透镜对光的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