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18196

【大单元整体教学】2.5水与地表形态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329898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课时,形态,教案,课件
    (课件网) 第5课时 水与地表形态 (大象版)六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知道流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1 02 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模拟实验探究流水对地表的影响,通过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力、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结论。 03 能运用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记录流水对不同坡度土壤的作用,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科学观念 04 培养学生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凹陷的盆地 辽阔的平原 高大的山脉 三角洲 新知导入 为什么鹅卵石表面那么光滑? 新知导入 风力作用的结果 流水作用的结果 猜想假设 你能根据图片上的特点,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沟壑 峡谷 冲积平原 三角洲 探究新知 猜想假设 探究新知 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沟壑、峡谷、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地形的形成原因作出有依据的假设。 猜想假设 我觉得峡谷应该也是河流冲刷出来的。 雨后我观察土壤,见过和沟壑地形特别像的水沟. 我们可以做模拟实验证实我们的假设。 水在自然界是循环流动的,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 探究新知 猜想假设 探究新知 猜想假设 探究新知 地形 成因猜测 沟壑 因为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沟壑的形成可能与雨水冲刷有关。因为雨后土壤上形成的水沟和沟壑的形状特别像。 峡谷 峡谷的形成也可能是河流冲刷而来的。 冲积平原 被雨水冲走的土壤和泥沙沉积到平坦的地方而形成的。 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可能也是泥沙沉积而成,形状像三角形 猜想假设 探究新知 猜想假设 探究新知 雨季来临的时候,河流非常湍急,土壤会在水中分层,轻的颗粒在上层,重的颗粒沉在底部,水流会把土壤中较轻的物质冲得比较远,较重的物质会冲到比较近的地方,这样河流流经的地表形态就改变了。 实验 探究新知 小组讨论,利用合适的材料,模拟水在地表的流动过程,观察并记录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 位置 现象 坡顶部 坡中部 坡底部 平地 方形水槽 石子 泥沙 土壤 水 木板 矿泉水瓶 三脚架 夹子 水盆 实验 探究新知 材料超市 第一步:摆好设备 1、桌面铺好报纸,防止泥土和水溅到桌子上。 2、把装土的塑料盒的一端垫高。 3、将盒子有孔的一端伸出桌外,下方放置小桶。 实验 探究新知 第二步:制作小山丘模型 1、在一个长方形塑料盒中用石子、泥沙、土壤堆起一个土坡和一块平地。 2、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实验步骤 第三步:模拟“降水” 1、将矿泉水瓶用夹子固定在三脚架上,模拟“降水”,让水从坡顶流下。 2、观察“流水”对小山丘的影响(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怎么移动)。 3、降水不要降到盒外。 4、降水不要太猛,防止泥水迸溅。 实验 探究新知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 实验 探究新知 实验 在没有雨水冲击前,土壤比较平整,没有沟壑出现;而雨水冲击后,土壤被水流带走,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沟壑。 探究新知 降雨前 1 2 降雨后 实验 水流在坡面上随意浇注时,在坡脚平地上沿水流方向可形成冲积扇地形或冲积扇平原。沉积物沿水流方向,颗粒由大到小按顺序分布 。 探究新知 实验 冲刷下来的是土壤的哪些成分? 探究新知 是黏土和腐殖质,它们比较轻,浮在上面,容易被水流带下来。 位置 现象 坡顶部 坡中部 破底部 平地 土壤被侵蚀,形成河道。石子、泥沙、土壤被冲走。 河水流速很快,冲走泥沙和土壤,河道变身,只有石子沉积下来。 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沉积下来。 河水流速很慢,土壤沉积下来。 实验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 实验 河流和降雨,哪个对地表的影响更大? 探究新知 河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