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课练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2022年8月,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包括“共享经济、互联网+、移动支付、供给侧”等不少经济类新词。经济类汉语新词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记录着人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类经济活动,见证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文化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尚书,尧典》曰:“诗言志”,诗歌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的播出,全国掀起了诗词文化热。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由此可见( ) ①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③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功能 ④文化能够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学习“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内容时,王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事。下列观点能反驳王同学观点的是( ) ①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 ③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创造主体都是人 ④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命传统和精神。保护好革命文物,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也应成为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切实行动。这是因为(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革命文物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 ④革命文物对人的影响总是难以抹去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最近,热播剧《风吹半夏》正吸引着亿万观众整点追剧。此剧展示了中国社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变迁,剧中既有“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面临的残酷现实,塑造出了众多鲜活的劳动者、建设者、改革者、创业者等人物形象。由此可见,该剧( ) ①创作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主创人员的匠心营造 ②蕴含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主流价值观的精神内核 ③是对中国社会90年代以来发展变迁的真实反映 ④能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某省围绕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在“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打造等方面下功夫,探索“非遗+旅游”发展新路径,发挥非遗促进就业增收的作用,让非遗产业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材料说明( ) ①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对“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乡村建设注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基于( ) ①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文化可以反作用于经济,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优秀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人的文化素养的高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