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本章备课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本章相对于原来的课程标准变化较大,取消了聚落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城镇与乡村,只要求描述城镇和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把语言、宗教和习俗等内容整合为多样的文化,目的是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差异,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是人口与人种,主要分析了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及产生的人口问题,还有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原因,最后简单介绍了三大人种的特征。第二节是城镇与乡村,主要分析了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差异及发展特征。第三节是多样的文化,首先分析了世界语言和宗教的特征,然后结合图片分析了衣食住行等多样的文化,从而培养了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课上可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结合若干能够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素材,如世界人口和文化等,帮助学生认识全球人文环境的基本状况,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城镇与乡村 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谈对周围城镇与乡村变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2.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城镇与乡村的发展。 3.结合相关实例,理解传统城乡民居的意义及保护。 重点难点 重点: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差异。 难点:城镇与乡村的发展。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世界各地人们居住的地方,有的是乡村,有的是城镇,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居住地方是什么类型,有什么特征。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城镇与乡村。 结合生活经验导入,利用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展示乡村和城镇图片,阅读教材第98页第二自然段内容,分析其规模大小,讨论其主要的生产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讨论得出答案。 1.乡村规模较小,人口较少,主要从事耕种、放牧、捕鱼等农业活动。 2.城镇规模较大,人口较多,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教师:不同地区的乡村从事的农业类型不同,不同城镇规模差距很大,如我国的上海、北京都超过千万人,而小的城镇只有几万人。 教师过渡:归纳乡村和城镇的景观差异。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 景观特征乡村传统村落房屋密度小且低矮,一般都是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交通线路狭窄、稀少,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村落周围常有农田、果林、池塘等。乡村景观保留了更多的自然风貌城镇城镇里高楼众多,建筑密度比较大,建筑风格多样,餐馆、商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道路纵横交错,有的甚至呈现网络状、立体化。在城镇,尤其是大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大部分已被改造。城镇一般建有各类绿地,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自然 教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家乡景观特征。 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回答。 教师拓展:一般来说,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每个村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