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面貌 本章备课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4.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5.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6.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下列要求,老师上课可适当补充说明,达到新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本章继续学习地理工具地图、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中的“认识全球”部分,将地球作为学习对象,由主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主题二“地球的运动”、主题三“地球的表层”组成,按照宇宙—地球—地球表层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地球家园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整体面貌。本章重点学习主题三“地球的表层”中的陆地和海洋、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海陆变迁等内容。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涉及课标“地球与地图”中的“地图”(地形图)以及地球的表层中的“陆地与海洋”“世界的地形”等课程内容,共安排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和“海陆变迁”三节内容。 “地球的表层”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章主要学习自然环境中的“陆地与海洋”,由“海陆分布”“海陆地形”“海陆运动”三个内容组成。从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来看,认识海陆分布是极其重要的。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因此,在“世界的海陆分布”这一节中,教材展示了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及其面积比较等,并介绍了七大洲与四大洋,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在“世界的地形”这一节中,运用地形图介绍了陆地主要地形的分布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使学生了解地形分布大势。在“海陆变迁”这一节中,教材通过实例,简要介绍了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做了介绍,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来解释海洋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与分布等地理现象。 地图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在“世界的地形”这节中,教材除介绍相关知识外,还重点渗透了运用地图的内容,如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三、本章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形图、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等内容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七年级学生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对他们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难点内容,不容易理解。因此,课程标准描述内容要求的行为方式尽可能体现“生活化”的思路,如结合当地地形观察,结合实例,运用图像、模型、地图等工具,尽可能直观地了解地表海陆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 海 陆 变 迁 第1课时 地表形态变化 大陆漂移假说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通过播放图片、视频、动画等,说明地球自形成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区域认知) 2.通过阅读史实资料,观看视频动画,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综合思维) 3.通过“拼接大陆”的实践活动,力证大陆漂移假说。(地理实践力) 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 难点: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动手拼图法、合作探究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