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春秋战国至清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图中变化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对中华文化发展没有贡献 B.宋朝以后文化发展受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C.明朝南方人才比北方人才更受统治者的青睐 D.清朝江浙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开始超越中原 2.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 A.偏安苟合的心态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避战保民的理念 D.故土难离的悲情 3.1032年,有臣僚在奏章中提出:“比诏淮南民饥,有以男女雇人者,官为赎还之。今民间不敢雇佣人,而贫者或无以自存,望听其便。”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这反映出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 ) A.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 B.追求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 C.强化政府的经济管控职能 D.遏制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对立 4.如图为《宋史·许骧传》中的相关记载。许氏家族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唐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唐不识字,而罄家产为骧交当时秀彦。及延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 A.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B.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选官的标准呈现出多元化 5.福建晋江是著名的侨乡,每年都能收到大量的侨汇,当地还有不少闲置房屋和闲散劳动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晋江很多公社在1979年派出党委成员到广交会接洽业务,共签订71份来料加工合同。很多侨属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一改过去“嫁侨吃侨,乐逍遥”的陋习。晋江的做法表明当地( ) A.实行包产到户成效显著 B.因地制宜解放发展生产力 C.利用特区优势谋求发展 D.政企分开的原则得到贯彻 6.朱熹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因此,他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存天理,存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灭人欲,灭的是人性中恶的部分。朱熹的这一主张( ) A.促使程朱理学成为正统思想 B.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C.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观 D.旨在宣扬佛道禁欲思想 7.元朝长期停止科举考试且实行四等人制: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汉族人民又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历来以天下为己任的儒生的地位仅在乞丐之上,这一政策带来的客观影响是( ) A.加剧民族矛盾 B.市民阶层壮大 C.削弱中央集权 D.促进元曲发展 8.宋朝商人人数增多,资金雄厚,开封城中,坊郭户的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李覯在《富国策》中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同时商人可以入仕,致使官商一体。材料反映出宋朝( ) A.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B.商人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C.传统社会出现新变化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9.辽朝境内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有两类:一类是“耕稼以食,城郸为家”的汉族和原渤海国人;一类是“渔猎以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和其他北方民族。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辽朝( ) A.实行蕃汉分治的二元化政治体制 B.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C.吸收中原文化以加速封建化进程 D.推行四时捺钵制度 10.小麦原本以中国北方为主要栽培地区,北宋末南宋初,南方对小麦的需求量骤然增加,南方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得到刺激。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B.政治局势发生较大变动 C.稻麦复种制度的推广 D.海外贸易发达需求量大 11.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