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28992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龙的传人第4课 灵动的龙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8996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灵动,4课,传人,人教,单元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造型·美术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4课 灵动的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认识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了解“龙”字的不同书写方式,能用毛笔或手势摹写“龙”字,能从书法和绘画两方面去表现灵动的龙。 过程与方法:观察墨在水中慢慢扩散,龙的形态若隐若现的状态;运用灵活的曲线画一条腾飞的龙;观察万里长城、长江黄河等壮丽景象,联想龙骨、龙身、龙脉的形象,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形态各异的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具体实践,在创作中感受龙的灵动与生命力,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团结、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知道龙的象征意义,能用灵活的曲线画一条腾飞的龙,联想龙骨、龙身、龙脉的形象,运用不同材料表现灵动的龙。 教学难点 理解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勇敢、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工具材料 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与材料。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各种龙的造型特点,今天我们来当一当“小小书法家”,观察书法作品中“龙”字的不同书写方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龙”字的不同字体,提出问题:你能在书法作品中找到龙的影子吗? 介绍“龙”字的不同字体,引导学生在书法赏析中感受“龙”的灵动与力量。 学生活动:观察“龙”字的不同书写方式,感受书法线条的节奏与韵律。 设置书法学习情境,通过赏析“龙”字的书写演变过程,从书法艺术角度感知灵动的龙。 探究新知 介绍笔、墨、纸、砚的基本使用方法,示范用毛笔书写“龙”字。 学生活动:认识笔、墨、纸、砚等中国画与书法工具材料,尝试用毛笔摹写“龙”字,从书法中感知线的千变万化。 通过毛笔的挥洒或手势的模仿,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韵律美,感受艺术之间的融会贯通。 任务探究 展示各种形态的龙形象,赏析唐代鎏金铁芯铜龙,引导学生开展“仿‘龙’形律动游戏”,感受龙的不同姿态。 学生活动:分小组开展互动游戏:学生们站立起来,手拉手形成一条长龙,模仿龙的各种姿态。 通过“仿‘龙’形律动游戏”,让学生通过身体感受龙的灵动与力量。 作业与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墨在水中慢慢扩散,龙的形态若隐若现的状态,尝试运用中国画工具和材料,探索用变化的线条表现一条腾飞的龙。 学生活动:尝试用灵活的曲线画一条腾飞的龙。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所表现龙的形象与精神象征。 通过运用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和材料表现腾飞的龙,尝试用曲线表现龙的神韵,在艺术的浸润中逐步深化审美感知。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工具材料 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与材料、综合材料。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感导入 出示版画《万里长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表现内容与形式,感受长城各式各样的转折、跌宕、蜿蜒,如同一条巨龙守护着我们的国家与民族。 通过赏析《万里长城》,更加深入体会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团结、勇敢、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 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长江黄河等壮丽景象,联想龙骨、龙身、龙脉的形象。 教师提出: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与龙的外形相似的自然景观? 学生活动:寻找与龙形态相似或寓意相关的自然景观,思考并交流灵动的龙来自哪里。 通过观察与联想,引导学生理解雄伟的自然景观与龙的形象交相呼应,探究灵动的龙来自哪里。 任务探究 出示书法、绘画、服饰、瓷器、建筑、雕塑等蕴含龙元素的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其中的龙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灵动的龙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赏析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龙形象,感受中国龙文化的源远流长。 学会从艺术视角品味和解读灵动的龙。 作业与 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