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29015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奉献最美第2课 勤劳的蚕宝宝 教学设计 共三课时(表格式)

日期:2024-11-2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503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勤劳,课时,教学设计,宝宝,2课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造型·美术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课 勤劳的蚕宝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蚕的外形,了解蚕的外形特点,学习用撕纸、彩泥捏塑的技法表现蚕宝宝。 过程与方法:通过连线游戏和儿童剧表演,让孩子们了解蚕的一生,以学科融合的方式加深对蚕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理解蚕的奉献精神,从而珍爱身边的人。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蚕的外形特点和吐丝过程,理解蚕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表现蚕辛勤劳作的场景,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工具材料:彩色折纸、画笔、剪刀。 教学活动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情境导入 谜语导入:有种虫儿真奇怪,专吃桑叶结茧快,吐出丝来纺成线,为了他人好穿戴。打一动物。 揭示课题:勤劳的蚕宝宝 猜谜语。 从猜谜情境出发,导入课题,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口头表扬学生。 教学环节1初步感知 1.请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蚕宝宝长什么样子? 2.出示蚕各种形态的图片。 连一连:蚕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供卵、幼虫、蛹、蛾的图片,请学生上台连一连。 3.在了解蚕的变化过程后,请学生说说对于蚕还有哪些了解? 4.教师出示《亲蚕图》,这幅画描绘了古人养蚕织帛的过程,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内容? 5.总结:蚕虽然很小,但是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养蚕历史和高超的丝绸纺织技术。 概括蚕外形特点:白色、长条、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回忆蚕的蜕变过程,(一次次蜕变 吐尽最后一缕丝才停止)连一连。 食物是桑叶;其他习性。 认识蚕的外形特点,抓住特征。 用撕纸的方式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在观察蚕的蜕变过程中,感受蚕每一次蜕变的神奇,重点观察蚕吐丝的过程,感受蚕的奉献精神。 欣赏《亲蚕图》,感受古人养蚕、纺织的悠久历史,蚕虽小,但是它很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在听讲过程中学生自评。 教学环节2方法探究 1.提问:你们知道蚕宝宝工作时是什么样子吗? 2.出示一幅蚕宝宝勤劳工作时的画面,请学生观察、思考,这幅作品是怎样制作的? 3.教授撕纸方法: ①先画出物体轮廓。 ②四指相对,指尖捏紧纸片,按画出的轮廓线撕出形状。 ③撕直线速度快,曲线速度慢。 ④撕蚕宝宝的时候速度慢一些,撕出弯弯曲曲的身体。 发散思维,想象蚕宝宝工作时的场景,用语言描述出来。 学习撕纸的方法,领悟其中关键。 尝试撕出蚕宝宝的身体。 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直观示范,让学生在学习制作方法时更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环节3实践创作 作业要求: 1.尝试运用撕纸的方式表现蚕宝宝。 2.制作时拼一拼,摆一摆,贴在卡纸上,做成一幅漂亮的拼贴画,颜色丰富更好看。 3.学生将作品带上讲台。 4.同学之间互相点评,可从造型、色彩、构图等角度去评价。 5.教师总结、点评作品。 大胆用撕纸拼贴的形式表现蚕宝宝工作的场面。 将作品带上讲台展示。 同学之间点评作品。 学生运用拼贴的方法大胆创造、表现。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工具材料:PPT、超轻黏土、绘画本、彩笔。 教学活动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选填) 情境导入 引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蚕宝宝的外形特点和它的习性等知识,并学习了用什么方法去表现它。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迎来了我们的老朋友。 情境创设:大家好,我是蚕宝宝。有一天,我在树林里看见一道光,当我走近时,这道光突然把我吸了进去,一转眼,我发现我竟然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彩泥世界。 在这个世界我还会遇见哪些新的朋友?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你们能想到吗? 在故事情境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合前一课时所学,承前启后,设置生动有趣的故事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口头表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