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造型·美术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课 蜗牛的坚持 教学目标 1.了解蜗牛的形体特点。以“蜗牛努力前行”为主题,使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蜗牛。 2.经过观察和分析,基本掌握用螺旋纹突出蜗牛形体特点的方法,小组合作使用超轻黏土制作蜗牛,表现蜗牛的动态和故事。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感受蜗牛的良好品质,学习蜗牛遇到困难时依然努力前行的精神和毅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使用螺旋纹表现蜗牛的形体特点。 教学难点 螺旋纹的表现方式及装饰效果。 教学过程 工具材料 课件、示范作品、彩色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导入 情景导入:蜗牛的寓意(PPT:金蜗牛奖视频展示) 通过视频你们了解到什么? 人类为什么会用蜗牛的形象设置奖项呢? 同学们提到了蜗牛的外形,包括大大的壳,柔软的身体以及能分泌黏液的科学原理,你们还关注了蜗牛坚持不放弃的内在精神。你们很善于观察和分析,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去找寻答案。 揭示课题:小蜗牛坚持不放弃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学习《蜗牛的坚持》。 认真观看并提取信息。 从视频中提取金蜗牛奖与蜗牛的内在特质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以视觉代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环节一 蜗牛为什么能坚持? 1.小蜗牛的梦想和目标。 (教师出示蜗牛慢爬的音像资料)提问:研究人员和医生的梦想目标是治好罕见病救人,那么,小蜗牛的梦想目标是什么呢? 小结: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朝着目标前进,爬得可真不容易。 2.出示教材图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 请同学们观察小蜗牛遇到了什么困难?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是如何克服的这些困难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说一说、演一演蜗牛克服困难的故事(形体特点、科学原理) 小结:遇到困难时,蜗牛利用身体柔软、背壳坚硬的形体特点和分泌黏液的科学原理,改变了动作来坚持。 3.(教师出示关于蜗牛科学原理的视频资料)蜗牛能坚持,是与它的形体特点和科学原理有关,为什么人们要用蜗牛来比喻坚持? 小结:人类常用动物与人相似的特征来象征和表达情感,例如十二生肖。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时,蜗牛坚持、乐观的精神给了我们启发和灵感,我们赋予了蜗牛坚持的美好寓意和品质。这不仅是人类向大自然吸取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你们在生活中还可以在哪些物品身上学习到不同的美好品质? 4.美的启发:识读螺旋纹 (出示教材相关图片)看看蜗牛的壳像什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它的螺旋纹吗? (欣赏课件图片:现代生活中的螺旋纹 小结:螺旋纹的灵感可能来自蜗牛,也可能来自植物或大自然的现象等。 (出示课件的海洋图片)我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美丽的纹样,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创造,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观察图片,探究蜗牛的形体特点,结合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蜗牛前行的目标。 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蜗牛的坚持”学习任务单。 汇报交流结果,讲解并演绎小蜗牛的故事。 学生自主分析探究蜗牛与坚持的精神品质之间的联系。 对比欣赏,尝试用语言描述和归纳蜗牛壳的纹样特点(感知螺旋纹样的形式及其内涵之美)。 1.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从观察蜗牛形体特点入手,从目标、困难、方法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梳理、分析和总结蜗牛的形体特点、科学原理与坚持之间的关系。 3.通过感知螺旋纹,引导学生感知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 环节二 用多种材料制作蜗牛 1.学习制作蜗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