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人简介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杜甫(712~770) 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之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当时正流落在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闻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这首诗。 解题 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个消息以后发生的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黄河以南、以北。 听说 指唐朝军队。 生字 涕 tì 巫 wū 鼻涕 巫师 襄 xiānɡ 裳 chánɡ 襄阳 霓裳 走进生字 多音字 传说、传奇 chuán 传记、自传 zhuàn 传 席卷、卷尺 juǎn 卷轴、试卷 juàn 卷 走进生字 多音字 霓裳、裳衣 chánɡ 衣裳、越裳 shanɡ 裳 奉还、归还 huán 还要、还好 hái 还 初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七言律诗 初读 结合注释, 想象画面。 初读 节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裳:古人穿的下衣。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眼泪沾满衣裳。 解诗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卷:胡乱地卷着。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解诗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指晴朗的日子。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必须。 纵酒:开怀畅饮。 青春:指春天。 白日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解诗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 襄阳:古城,今属湖北。 洛阳:古城,今属河南。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解诗意 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直接表明喜讯。 “忽”字说明喜讯来得很突然。 首联 赏析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二字表现出诗人激动的心情。 颔联 “喜若狂”———直抒胸臆,更是直接表达内心的喜悦。 赏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纵酒”是诗人内心喜悦的表现。 颈联 赏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巴峡———出发地 尾联 襄阳、洛阳———诗人的原籍、故乡 巫峡———途径地 赏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从”“便下”写出诗人听闻喜讯,急于回乡的喜悦之情 尾联 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实写收复之喜 想象还乡之切 主题思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再次朗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