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6082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下册第20课《武松打虎》课件(19张)+视频+教学设计(5份)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440355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课件,教学设计,视频,19张,长春市
    教学设计 武松打虎 初中语文 1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武松打虎,施耐庵著作的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在回家的途中,在景阳冈遇到一只猛虎,在喝醉的情况下把这只猛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出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 (2).内容特点 《武松打虎》节选自《水浒传》,此片段是武松成功从无名小卒转型为打虎英雄的重要一幕,其中武松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它能够成功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干净利落、情节曲折生动。武松的“闪、轮、劈丢、揪”等一系列动作的贴切运用,写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有力地突出了武松的武艺高强。 (3).地位作用 作为经典作品,多年来,这篇课文始终没有淡出编者的视线,人教版、长春版、都将其选入教材,足见其生命力的顽强。该课文能通过学生对于描写英雄或动作武打的故事喜闻乐见,而唤醒学生对名著的喜爱,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名著,与经典为友,受到经典书籍的熏陶、感染,成为情感丰富、知识渊博、见的独特的人。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充满好奇心的年龄,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但篇幅较长。其中的一些方言和古汉语不容易理解,学生读起来会有困难,因此在运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的同时,老师要适当地讲解,这样才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这位具有代表性的梁山好汉的英雄特点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意文旨,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3教学目标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感知记忆,还增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 4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分析武松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难点 理解当代英雄的含义 5教学流程图 激情导入→整体感知→研读课文→性格分析→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导入】重温经典 激情导入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有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同学们,你们看他们是谁?(幻灯片2、3、4、5)。大家想一想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是出自于一本文学名著里面的英雄人物,那就是《水浒传》。(幻灯片6)《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部名著里面的一个精彩片段———《武松打虎》。 【讲授】走进作者  知人知文 找同学介绍一下作者(幻灯片7),(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应该从哪几方面回答?)施耐庵,名子安(一说名身),字彦端,又字肇端,号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精讲细究 合作探讨 文章都写了什么内容?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喝酒、上冈、打虎(板书)),这也分别是小说情节里面的四个阶段。 你认为武松能够打死老虎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是英雄的性格。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的就是武松的性格,这个性格是如何推动他成为打虎英雄的。 (一)喝酒情节中武松性格分析 打开书,我们进入深入的学习,在第一、二段里面,出现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描写?语言描写,主要是武松和店家的对话描写,下面我找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课文,把你心目中的那个武松的气势读出来。(板书:语言描写) 第二自然段仍然是对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