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文笔的学习:视觉类描写的关键技巧 有些描写一般情况下不去刻意营造视觉上的效果,比如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有些描写恰恰就是要去引发视觉上的想象,比如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特别是综合了多种描写方式的场面描写。这后者就是视觉类描写。 来看这段例文: 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爸爸二话不说,放下从家里提来的饭菜,顶着大风、冒着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雪人似的爸爸才回来,一边走进病房一边问:“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 在这个段落中,前边是叙述,渐渐地转变成了描写,后半部分的视觉类描写,让爸爸这个形象变得鲜明了,有了清晰的记忆点,轻易地将感染力写到了最强。 视觉类描写很能显示文笔水平,高质量的视觉类描写不仅画面清晰,并且风格强烈,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视觉类描写做好。 重点:视觉类描写最关键的技巧是:多使用具象词语,特别要重视具象名词的选择。 具象名词,就是能让我们联想到具体形象的名词,比如刚刚的例子中的“饺子”“雪人”“双手”。与具象名词相对的是抽象名词,比如“心灵”“真谛”“希望”。抽象名词无法引发对具体形象的想象,但是它适合思考和议论,这个优势很符合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所以在中学作文中使用得越来越多。常常看到一些初中作文太喜欢使用抽象词语,导致描写的效果被拖累,所以在这里叮嘱大家,描写的时候,请有意地收敛抽象词语,多使用具象词语。 有一些名词,在作文中经常出现,但却没有清晰的具体形象,比如“大树”“小草”“青菜”。任何一个比它们更具体的词,用在作文中都会比它们更生动。 “大树”比不过“杨树”。“小草”比不过“萱草”。“青菜”比不过“芹菜”。 我们来对比两个句子: 大树下有一丛小草。槐树下有一丛狗尾草。 请问哪个句子更美一些呢?明显是第二句,在我们脑海中引发的画面更清晰。 两个句子的区别在于:“大树”“小草”并不代表具体事物,而是各自代表一类事物,在人们脑海中唤起的形象是模糊的;而“槐树”和“狗尾草”都是具体事物的名字,在人们脑海中唤起的形象是清晰的。 再来看一个例子: 大雨过后,墙角的一棵小草被风雨吹折了,软软地低垂着脑袋,死气沉沉的。 我们把“小草”改成更具体的名词,比如“玫瑰”。 大雨过后,墙角的一棵玫瑰被风雨吹折了,软软地低垂着脑袋,死气沉沉的。 请问哪一句更美?明显是第二句。 “小草”的形象不清晰,也拖累了形容词“死气沉沉”、和紧接着的相关描写“软软地低垂着脑袋”的效果,画面感打折。 而“玫瑰”是个具象名词,形象清晰,这让后面两句也都有了形象可依附,画面感清晰多了。 重点:具象词语不只包括名词,很多动词和形容词也是带有具体形象的。但是在描写技巧上,我要强调的恰恰是具象名词,因为当你确定了要纳入描写中的具象名词,那些具象的动词和形容词会很轻易地被你想到和使用到。 重点:做视觉类描写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去确定要写入哪些具象名词,具象名词确定了,这描写就完成了一大半。接下来,如何选择围绕在这些具象名词周围的形容词和动词,就有了依据,会容易很多,此时,这个视觉类描写的效果基本上已经出来了。至于用什么样的句子来组合这些具象词语,反而变得次要,不管你怎么组合,它的效果都不会差。 来看一个例子。把下面这个句子修改成一个视觉类描写。 夜很深了。 单看这个句子,它不是描写,虽然也写环境,但是是在用叙述的方式写环境。 要把它修改成一个视觉类描写,首先要确定几个能表现“夜深”的具体事物。这里需要发挥一点想象力,在脑海中重现我们熟悉的深夜的画面,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