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62776

【新课标】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2.2 读童谣 花蛤蟆 教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0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二年级,蛤蟆,童谣,上册,音乐,新课标
  • cover
读童谣《花蛤蟆》教学设计 一、课时:1课时(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花蛤蟆》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富有趣味性的传统童谣。这首童谣语言生动活泼,节奏鲜明,韵律感强,非常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童谣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蛤蟆和花之间的有趣对话,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学习这首童谣,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言素养,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在语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在音乐方面,他们能够感受基本的节奏和韵律。然而,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保持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可能在准确把握童谣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存在困难,特别是在朗读时表现出童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此外,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感受《花蛤蟆》童谣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识别童谣中的押韵词和节奏特点。 培养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度,特别是对蛤蟆叫声的模仿。 2. 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朗读《花蛤蟆》,把握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学会用富有表情的声音朗读童谣,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表现童谣的内容和情感。 3. 创意实践 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模仿童谣中的角色。 创编简单的动作来配合童谣朗读。 探索用身边的物品创造简单的打击乐器来伴随朗读。 4. 文化理解 了解童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童谣中蛤蟆和花这两个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童谣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押韵部分。 用富有表情的声音朗读童谣,表现角色特点。 通过多种感官体验,深入理解童谣内容。 2.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表现出童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协调朗读、表情和动作表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六、教学方法: 范读法:教师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模范。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扮演童谣中的角色,增强表现力。 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组,实施差异化教学。 创造法:鼓励学生创编动作和节奏,培养创造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音频) 《花蛤蟆》童谣文本 蛤蟆和花朵的图片或道具 简易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小鼓、沙锤等) 彩色卡片(用于制作韵脚词卡) 小白板和马克笔(用于即时记录和展示) 绿色和彩色丝巾(用于角色扮演)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有趣的小动物和美丽的花朵。(展示蛤蟆和花朵的图片)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生1:这是蛤蟆! 生2:旁边是漂亮的花! 师:没错!蛤蟆和花朵都是大自然中美丽的生命。你们觉得蛤蟆和花会说话吗? 生3:不会吧,它们是植物和动物啊。 师:在现实中确实不会,但是在我们的想象中,它们可以成为会说话的朋友哦。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趣的童谣,它就叫《花蛤蟆》,里面蛤蟆和花都会说话呢!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10分钟)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花蛤蟆》的童谣。请大家仔细听,看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地方。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花蛤蟆》) 师:听完这首童谣,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4:蛤蟆和花在对话! 生5:有很多押韵的词。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首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