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63720

【新课标】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4.3 读童谣 小鸭子 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99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二年级,鸭子,童谣,上册,音乐,新课标
  • cover
读童谣《小鸭子》教学设计 一、课时:1课时(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本课《读童谣 小鸭子》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这首童谣语言简洁生动,节奏明快,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描述小鸭子摇摇摆摆走路、去池塘洗澡的有趣场景,既体现了童谣的趣味性,又蕴含了丰富的音乐元素。教材编排上将童谣与动作表演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歌唱和律动活动。他们天性活泼,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对模仿和表演充满热情。然而,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自制力还不够强。在音乐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节奏感不足、语言与动作协调性欠佳等问题。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和丰富的互动活动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能够感受童谣《小鸭子》的节奏特点和语言美 培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2. 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朗读并演唱《小鸭子》童谣 学会用恰当的表情和动作表现童谣内容 3. 创意实践 能够创造性地为童谣配上简单的节奏型 尝试根据童谣内容进行即兴表演 4. 文化理解 了解童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认识童谣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童谣的节奏和语气 学会用动作表现童谣内容 2. 教学难点: 协调语言、动作和表情 创造性地为童谣配上节奏型 六、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动作,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 3. 游戏法:通过各种音乐游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合作能力 5. 创造性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现和即兴表演 七、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2. 小鸭子图片或玩偶 3. 节奏乐器(如三角铁、小鼓、沙锤等) 4. 课件(包含童谣文字、配图和音频) 5. 小白板和马克笔(用于学生创作)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展示小鸭子玩偶或图片) 生:(兴奋地回答)是小鸭子! 师:没错!小鸭子今天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见过小鸭子吗?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呢? 生:(踊跃发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小鸭子) 师:太棒了!看来大家都很了解小鸭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小鸭子的有趣童谣,好吗? 生:好!(充满期待)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一)感知(8分钟) 师:现在,老师要为大家朗读这首童谣,请大家仔细听,看看能不能听出小鸭子的样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小鸭子,嘎嘎嘎, 摇摇摆摆走回家。 走啊走,摇啊摇, 走到池塘去洗澡。" 师:听完后,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什么特点? 生1:很有节奏感! 生2:描写了小鸭子走路的样子,很可爱。 师:说得太好了!这首童谣确实很有节奏感,而且生动地描绘了小鸭子走路的样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童谣,注意要有节奏感哦。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反复练习) (二)探究(10分钟) 师:大家已经能够朗读这首童谣了,真棒!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怎样才能把这首童谣表现得更生动呢? 生:(踊跃发言)可以配上动作! 师:非常好的想法!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下,每句童谣可以配上什么动作呢? 生1:第一句"小鸭子,嘎嘎嘎"可以用手做鸭子嘴巴的样子。 生2:"摇摇摆摆走回家"可以学小鸭子走路。 师:太棒了!让我们把这些动作都试试看。(教师和学生一起尝试各种动作) (三)示范(7分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完整示范一遍,大家认真观察哦。 (教师示范朗读童谣并配合动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