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思想政治必修1高一第二课第二框教学设计 课题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单元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一 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通过观察社会 主义的伟大成就,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科学精神】明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 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公共参与】了解我国近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 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重点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 难点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 建国之初的巨大困难和勃勃生机 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 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观看视频 了解新中国成 立时中国面临的 情形及历史任务 讲授新课 探究一:大步迈向社会主义“一化三改” 思考:观看视频,总结过渡时期的时间阶段与 任务。 1.过渡时期 (1)时间:(1949———1956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 三改”) 学生观看视 频,记录相关 信息 提取关键信息 探究二: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从1949-1952年底,剥夺了国民党四 大家族官僚资本归人民国家所有,采取冻结资产以 及管制、征购、代管、征用等措施接收了英美等国 在华企业以及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的壮大,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 脉。 材料二: 分组讨论,代 表发言 锻炼学生自主探 究与合作学习的 能力 其白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勃兴,特别是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 和发展,东欧出现一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 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 了希望。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讨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 然 ①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 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 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 改 造 ; ③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 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 营的转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 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 吨,棉布38.3亿公尺。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 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 吨,棉布50.5亿公尺。1957年比1952年钢增长 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 长235%,棉布增长32%。 ———以上材料均选自1959年4月14日《人民 日报》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意 义。 (4)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 ①群众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政治方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 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 坚实基础。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①开辟了道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