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环节 思考:当时的有志青年为何奔赴延安?如果你是当时的有志青年,你会如何做出怎样的选择?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有志青年不畏艰险和困苦,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延安这个本来只有3000多人的小城,从不为人知到万众瞩目,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据统计,到达延安的革命青年达4万多人,“到延安去”成为时代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玉林市第一中学 潘锡煜 学习重难点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掌握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 含义 事实判断 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 国家存亡危急时刻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判断 到延安去是正确的选择、抗日是青年的责任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价值选择 去加入共产党! 到延安去! 去抗日! P76-2 认知:是不是 认知: 好不好/值不值 行为:做不做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关系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基础 体现 基础 事实判断 ①事实判断是形成价值判断的基础; 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以下哪些句子属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①学校遍布桂树 ②浪费粮食不好 ③树上长满了桂花 ④桂花糕很好吃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 (价值选择) (价值选择) 练一练 ⑤主动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 ⑥买了一杯奶茶和一个蛋糕 首批00后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夏天走出象牙塔,迈向广阔的社会天地。一种“慢就业”风潮在他们中悄然兴起,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既没有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备战考研考编等游历思考一段时间,再考虑就业;或是计划通过剪辑、配音、剧本杀写作等开辟一门喜欢的互联网平台副业,先半就业走走看。 《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整体占比超过30%。 情境探究 思考: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如何产生的?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意识 基础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实践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价值观 社会意识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产生 觉醒年代 改革开放 脱贫攻坚 抗日战争 建设时期 思考:为什么不同时期青年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新冠疫情 4. 特点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社会历史性———因时而变(客观因素) ①表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超越历史条件 P77-1 老百姓对“雨”的期盼 观祈雨 李约 〔唐代〕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地主对于“雨”的厌恶 思考: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什么道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4. 特点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阶级性———主观因素 ①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 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P77-2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有人参与也有人避让,有人倡导也有人反对;国难到头之际,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和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探讨研究救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