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成地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风成地貌》 单元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课时 2课时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由风力塑造的地貌,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首先,教材利用“我国北方 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风成 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对这种规律性变化展开分析,提升他们对风成地貌形成原因 的理解;其次,本节以风蚀蘑菇、风蚀柱等风蚀地貌景观图切入,由表及里深入 分析风蚀地貌形成原因,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风蚀地貌特征;再次,教材以新月 形沙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风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利用形态各异的沙丘景 观图,向他们展示了风积地貌的多样形态。本节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粗 细分带”“柴达木盆地边缘戈壁”“新月形沙丘形成过程”等具体案例的探究分析,帮 助学生了解风成地貌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并通过“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柱” “新月形沙丘链”等景观图,提升学生对典型风成地貌景观特征的描述以及动态分 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其中,教材在本节第二部分“风积地貌”中, 设置了案例活动,并特别设置了针对野外考察问题的探究。教材52页“灌丛沙丘” 活动,需要学生借助对新月形沙丘形成过程的理解,说明在野外怎样利用沙丘形 态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旨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学情分析 该部分内容总量多,且各种地貌形成过程较为抽象,考虑到高一学生抽象思 维能力不强,且区域意识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入案例,运用视频演示 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适当拓展案例进行强化,让学生建构牢固的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1.初步了解风成地貌的形成区,并对西北干旱半干旱的自然地理环 境有一定的认识。 综合思维 1.能够理解风力对地貌的塑造作用,知道一些基本的风蚀地貌如雅 丹地貌、风蚀蘑菇,风积地貌如沙丘。 2.知道如何区分沙丘迎风面和背风面。 地理实践力 1.学生提前预习有关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内容,收集相关资料, 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会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人地协调观 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 2.培养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念,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与科 学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判读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和景观特征;了解风沙防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 辨析风成各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判断风向的方法。 1 五、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案例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 读图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航拍中国-新疆》短视频 任务一: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找出视频中所提及的地貌类型。(雅丹地貌、沙 垄、沙丘) 【板书:2 .2风成地貌】 师:它们都属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风成地貌, 这些地貌是受风的什么作用而形成的呢 又有哪些 特点 学习完本节课内容我们就能得出答案。 观察、思考 再回答。 视频导入,吸 引学生注意 力和激发学 生 学 习 兴 趣。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教材52-58页,思考以下问题: 一、风蚀地貌 1、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 原 地 , 称 为 风 蚀 作用。风蚀作用包括_ 作用和磨蚀作用。 2、吹蚀作用是指风吹过地面时,带走 ,造 成地面的破坏;磨蚀作用是指挟带 _的风吹过地 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 ,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3、由风蚀形成的地表形态,叫_ _ 地貌。被 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千姿百态的形态,被 形象地称为 、风蚀柱、风蚀壁龛等。风蚀 作用还可以形成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 4、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等风蚀地貌的组合, 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