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纪实作品方法; 2.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成书过程、主要内容、意义及影响; 3.阅读记录中国共产党及红军领袖的文字、记录中国工农红军的章节,了解中国共产党及红军领袖的特点,了解这支军队的过人之处。 4.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工农红军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情况,概括“红星”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工农红军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情况,概括“红星”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任务一:借助序言、目录、正文等信息,概括《红星照耀中国》成书过程、主要内容、意义及影响,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汇报 预设 1.成书过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斯诺于1928年到达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抗战和1933年的热河抗战。以后他到北平的燕京大学供职,同时学习中国语文。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产生了冒险进入苏区采访中国红军的想法……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1972年,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1936年6-10月,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他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2.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通过访谈与对话,他还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3.作品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的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4.著作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激励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