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滑轮》 一、教材分析 滑轮作为力学中的基础内容,其教材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通过清晰的定义、 生动的图示和丰富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 用场景。教材内容结构紧凑,逻辑性强,既涵盖了滑轮的基本概念,又深入探讨了其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一系 列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滑轮知识的理解。总体而言,该教材内容全面、实 用性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滑轮这一内容时,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了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基础知识,因此 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然而,滑轮作为新的学习内容,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部分学生可能对滑轮的定义、特点及应用理解不够深入, 容易混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三、设计思路 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针对这些 学情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加强实验操 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滑轮的相关知识并具备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学生能够掌握滑轮组的基本构成和组装方法,理解其省力原理。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 理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六、教学准备 滑轮(定滑轮、动滑轮各若干)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升旗仪式 和晾衣架使用的视频,引导学 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装置中都 有一个共同的部件———滑轮, 它有什么作用呢 生活中的其他杠杆, 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 课内探究的兴趣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 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内探究 2.新课讲授 定滑轮: 概念:滑轮位置固定不变, 不随物体移动。 作用:改变力的方向,但 不省力。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 实验,测量使用定滑轮提升重 物时拉力的大小,并观察力的 方向变化。 总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 个等臂杠杆,因此不省力但可 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概念:滑轮位置随物体移 作使杠杆平衡,并找 出影响杠杆的因素, 根据实验,提出自己 的猜想 利用宽杠杆,实验检验 学生的猜想,并得出结 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 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 用点的距离,而支点到 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从 而突破教学难点总结画 力臂的方法,并加强练 习 动。 作用:省力(省一半力), 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 实验,测量使用动滑轮提升重 物时拉力的大小,并与物体重 力进行比较。 总结:动滑轮实质上是一 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 杠杆。 滑轮组: 概念:由定滑轮和动滑轮 组合而成。 作用:既省力又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 分析:利用杠杆平衡条件 分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引导 学生理解滑轮组中绳子的段数 与省力倍数的关系。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 组装滑轮组,并测量使用滑轮 组提升重物时拉力的大小。 3.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判断 滑轮类型、计算滑轮组的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