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74337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40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延安,把你,追寻,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延、昔、笋、茅、炕”等。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搜集关于延安的资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搜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崇敬和向往之情。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如“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所代表的延安精神的内涵。 - 体会诗歌表达的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在教材中,作者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唤起人们对延安时期的记忆,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向往。例如“延河叮咚的流水”,延河是延安的母亲河,它见证了延安时期的许多故事,那叮咚的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奋斗历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背后的象征意义,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 让学生深入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包含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丰富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深入的讨论来帮助他们理解。 - 诗歌的语言较为含蓄、凝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独特的表达形式是教学的难点。例如“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这里通过对比现代生活的富裕和延安时期的艰苦,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坚守,学生可能较难理解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1. 朗读法 -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读。通过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精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2. 情境教学法 - 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如播放关于延安的视频、图片、音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延安的风貌和延安时期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例如,在讲解“枣园梨花的清香”时,可以播放枣园梨花盛开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枣园之中,闻着梨花的清香,从而理解这里所代表的延安时期的革命氛围和精神追求。 3. 讨论法 - 组织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如延安精神的内涵、延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等。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行为体现了延安精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 4. 讲授法 - 对于诗歌中的一些生字词、重点语句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讲授。如讲解“镢头”这个词,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它的形状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南泥湾开荒时的艰辛。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字母卡片。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月日 执教: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延、昔、笋、茅、炕”等。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搜集关于延安的资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搜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崇敬和向往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