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77725

山东省济宁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联考调考+历史试卷(PDF格式,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52269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答案,格式,PDF,试卷,历史
    高二质量监测联合调考 历史参考答案 1.B【解析】先秦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存在对凤、玄鸟等图腾的崇拜,这种崇拜呈现形 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B项:材料并未体现民族关系的变化和华夏认 同观念的形成,故排除A、C两项;单凭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楚文化落后于中原文化,故排除 D项。 2.A【解析】汉代通过立法方式确定了邮传活动的相关细节,说明汉代邮传管理规范,故选A 项;材料没有法律实施状况,无法判断行政效率,故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邮传制度,不足以说 明整个行政制度完善,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前后对比,故排除D项。 3.B【解析】材料呈现了三国时期吴国统治区域的货币流通情况,可以作为研究当地经济发展 状况的参考资料,故选B项:单凭一个墓地的货币出土状况,不足以说明国家的经济政策,故 排除A项:三国分裂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孙吴的币制 改革,故排除D项。 4.C【解析】李耳是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也是道教塑造的重要偶像,拥有胡族血统的唐皇室 自称李耳的后代,其目的在于宣扬其血脉的正统性,从而巩固专制统治,故选C项;冲击儒学 的地位是其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的,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儒学,无法体现三教并行,故排 除B项;李耳提倡清静无为,这些举措与活跃社会文化氛围无关,故排除D项。 5.D【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乡村治理的组织由地方自发形成,地方事务处理依照民间自主 订立的“乡约”进行,村民轮流承担公共责任,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自治特征,故选D项;材料体 现的是基层治理模式,对地方行政制度及相关治理模式影响甚微,故排除A项:B项夸大了 乡约组织的作用,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约中渗透了儒家伦理和政府的部分政治 要求,并不能阻滞国家权力向基层渗透,故排除C项。 6.B【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耕地面积多于疆域更为辽阔的唐代,且稻麦复种制度在多地推 广,这反映出宋代农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故选B项,排除D项;稻麦复种制度的推广,使多 地生产模式趋同,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屯田的态度,故排除C项。 7.A【解析】由材料可知,张居正主政之前,朝廷税收已经出现了累计多年的“积欠”,结合所学 一条鞭法改革的相关背景知识可知,这是明中期土地兼并加剧,劳动力和土地进一步分离的 必然结果,传统以土地和人丁双重标准征收实物的税制难以为继,故选A项;材料无法反映 当时中央集权的状况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度,故排除B、C两项;追缴欠税与统治集团的支出 多寡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 8.A【解析】地方官营手工业主管官员可以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汇报地方事务,充当朝廷耳 目,且皇帝批红特别强调“不可叫人知道”,这凸显出奏折制度重视效率和保密性,故选A项; 材料无法反映重农抑商思想,故排除B项:官营手工业主管官员的言论并不能代表民意,故排 除C项;由于奏折制度高度的保密性,对廉政风气并没有直接影响,故排除D项。 9.D【解析】由材料可知,魏源在参考古代民族政策及国防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夷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4-548B2·高二质量监测联合调考 6.据统计,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化亩,超过了唐代的.5亿亩。根据宋史静记线:诏江南、 两浙、荆湖、龄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诺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 历 史 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这表明宋代 A,农业牛产的区域化明显 B.农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C,攻府鼓励农民垦荒屯田 D.形成了“南稻北粟”格局 本试卷满分10分,考试用时0分钟, 7.万历元年(1573年),首辅大臣张居正“下令隆庆前产品欠,律免征:降庆五年(1371年)前 注意事项: 旧欠,免三征七;五年后欠税,一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