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创意拼搭 单 元 备 课 第3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3课时 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辨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难点: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培养初步观察、动手操作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与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新知。2.通过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几何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3.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的感知到逐步抽象,再到寻找各种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经历“物———形———物”的思维过程。4.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地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又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单元课时分配 1.认识立体图形 2课时2.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 1课时 3.1 认识立体图形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信息窗,认识立体图形及相关练习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2.在多种形式的的探究活动中,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初步观察、动手操作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初步观察、动手操作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具(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各种形状的盒子或积木(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们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二、探索新知解决红点问题———认识立体图形1.搭一搭师:同学们,现在大家就用自己和同学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搭一搭吧!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拼搭更有创意?(板书课题:创意拼搭———认识立体图形)(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2.分一分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认真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你能说一说拼搭成的物体是什么吗?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数量分别是多少?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一分吗?(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3.摸一摸,滚一滚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