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81662

【核心素养目标】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0-0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999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作用,八年级,人教,格式,教案,中的
  • cover
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中的第二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在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以及形态结构特征后,本节继续深入细菌和真菌,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而它们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也能与一些生物共生。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用辩证的态度对待细菌和真菌。本节内容从三个角度(腐生、寄生和共生)阐述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本主题乃至整个初中生物学中最具综合性的内容之一,它联系了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等多个主题。故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以上主题中部分内容的理解都将进一步深化。本节也是最能够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如物质能量观;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建模、发散等思维;设计对照实验并实施,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探究实践能力;严谨求实、关注健康生活、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等态度责任)。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学生在此前已经了解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无处不在的;许多现象(如发霉、腐烂、疾病)等都与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知识储备: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活细胞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动物能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促进作用。 学科能力水平:分析、比较、建模、发散、辩证等科学思维;设计对照实验并实施实验的探究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跨学科实践能力。 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对于细菌和真菌这个“陌生的朋友”,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能够亲眼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分解遗体,能够以自己小小的力量“撬动地球”,学生期待这个过程的发生。 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需要更加辩证地认知细菌和真菌;在对照实验设计与探究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巩固,这需要老师的指导,经过一定的课堂学习学生能够对细菌真菌相关的对照实验有更深的体验。对于列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需要进一步落实,需要老师搭建框架,才能顺利地完成。 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设计对照实验证明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时存在困难,无法下手;实验操作过程(特别是接种环节)存在失误;学生在设计“生态园”方案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多学科结合,团队协作。 三、教学工具 智慧黑板;希沃白板;手机;电脑;生活中的腐烂和发霉现象;蘑菇;细菌真菌引起动植物患病的现象;学生发现的地衣、根瘤、酸奶等;我校生物实践基地。 四、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细菌和真菌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能量观);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与动植物或人共生。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等其他生物共存的整体观。 科学思维: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 探究实践:根据观察到的腐烂或发霉等现象,尝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证明细菌和真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分析评价完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根据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讨论。将堆肥、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进行实施。 态度责任:形成严谨求实和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关注微生物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尝试提出有效预防手足癣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参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责任担当。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难点: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设计实验证明细菌分解植物遗体。 六、教学方法 1.合作讨论 2.分析评价 3.合作探究 4.观察分析 5.模型构建 6.资料搜集 7.自主学习 8.联系生活 9.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