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年级学科 高中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第三个课题,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属于认知性目标,从行为动词看“描述”属于“了解”层次的认知目标;“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属于认知性目标,从行为动词看,“计算”属于“理解”层次的认知目标。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学段已经初步学习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计算和单位,有了一定基础。但高中物理速度和初中物理速度从基本定义上就不同:高中物理速度v=x/t,其中x是位移,是矢量,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初中物理中v=s/t,其中s指路程,x与s是不同的概念,实质上这个初中的速度定义式,在高中叫平均速率。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教师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用什么方法呢?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教师总结回答: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学生回答: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运动时间相等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复习引入环节在整节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为下面新课的学习扫清障碍又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还要向学生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 创设情境引发回忆和思考,以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们回忆速度的基本概念。 【新课教学】———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v=△x/△t 3、意义:表示物体运动(位置变化)快慢和物体运动方向 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 符号:m/s 单位换算: 1m/s=3.6km/h 5、物理量特点:矢量性。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速度的方向跟运动方向相同。 【新课教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通常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总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用上述公式求得的速度,往往体现物体在某段时间运动快慢程度的平均效果,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描述。这个速度我们叫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所对应的那段时间或那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②平均速度并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师:我们现在看一段奥运会上短跑比赛的视频,如果我们可以知道运动员在前10m内的平均速度,我们还可以求出他在前9 m内的平均速度.前8 m内的平均速度......前2m内的平均速度,最初1m内的平均速度,等等.在这些求出的速度中,哪一个能更准确地描述运动员在起跑时的速度 师: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而当我们把时间间隔取位移间隔取得越短时,越能更准确地描述在这一小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这就是瞬时速度。 师:在质点从t到t+△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x/△t中,△t取值非常非常小时,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质点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师: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