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1课时 生态脆弱区 题型觉醒 角度 生态脆弱区 (2024山东日照期末)生态脆弱区主要 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 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如图示意我国不 同类型生态脆弱区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序号所示我国四处生态脆弱区的共同特征是( ) A.位于非季风区 B.生态稳定性较差 C.土地沙漠化严重 D.生物多样性丰富 B 【解析】 A(×)③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B(√)①地区是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②地 区气候较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③地区地势起伏 大,水土流失严重;④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图中四个地区生态稳定性都较差。 C(×)③地区气候湿润,不会出现土地沙漠化。 D(×)②地区气候干旱,生物多样性并不丰富。 2.[大招8]各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成因对应正 确的是( ) C A.①土地盐渍化—长期不合理灌溉 B.②草场退化—季节游牧,过度开矿 C.③土地石漠化—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D.④水土流失—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 【解析】 大招8追根溯源,两角度分析生态 脆弱区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角度一、自然原因(地气水土 生) A(×)①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区,且该地区 矿产资源较丰富,对应的问题是草场退化, 原因是过度放牧,过度开矿。 B(×)②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由于长期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渍化和荒漠化。 C(√)③地区多喀斯特地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破坏植被,土地石漠化严重。 D(×)水土流失与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无关。 马上归纳 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 土地退化,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 降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沙尘天气频 发,加重风沙危害,破坏交通等基础设施; 气候变干,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极端天气 现象增多,自然灾害加剧等。 (2024河北衡水期末)冻土湿地是在高纬度或高 海拔冷湿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分布于 多年冻土分布带上,植被层下是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 植物残体堆积成的泥炭层,也是全球重要的碳汇区。 近30年,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冻土湿地 退化严重。如图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某地多年冻土南 界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冻土湿地的植被层和下覆泥炭层对冻土起保护作用,该作用主要是( ) A A.隔热和保储水分 B.降温和增厚功能 C.储存大量有机碳 D.缓解气候的变暖 【解析】 冻土湿地的植被层具有遮阴降低地温的作用,可以保护沼泽湿地。冻土湿地的 泥炭层较为致密,水分不易被蒸发,可以保持土壤的含水量,A正确。 4. 图中冻土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冻土湿地 ( ) B A.融化区域的面积缩小 B.向大气释放更多的碳 C.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下降 D.微生物分解有机碳能力减弱 【解析】 图中冻土界线不断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推 进,说明低海拔和低纬度的冻土湿地不断消失,泥炭 层碳汇区积累的碳不断向大气释放,B正确。融化区域的面积不断变大,土壤的温度不 断升高,气温升高,微生物活动活跃,分解有机碳能力增强,A、C、D错误。 (2024海南联考)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 源地,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并存。下表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不同坡度地 区土壤侵蚀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5—7题。 坡角 土壤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面积/×10 km 比例/% 面积/×10 km 比例/% 面积/×10 km 比例/% 小于5° 1.45 54.92 0.00 0.00 1.45 60.41 5°—8° 0.34 12.88 0.01 4.17 0.33 13.75 8°—15° 0.50 18.94 0.07 29.17 0.43 17.92 15°—25° 0.26 9.85 0.11 45.82 0.15 6.25 2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