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年级上期中考点串讲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ONTENT 目 录 壹 考情分析 贰 阶段特征 叁 单元时空 肆 主干梳理 伍 主题探究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命题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措施、结果、意义、评价及失败的原因(考查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命题点:民族危机/中日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影响;邓世昌的事迹(考查重点);《马关条约》的的内容与影响 戊戌变法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命题点:戊戌变法的内容、性质、影响、启示及失败的原因(考查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命题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与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考查重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突出其反侵略以及失败的原因,认识其局限性。 第一章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侵略史: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最终沦为洋人在华统治中国的工具。 探索史:面对这一系列危机,在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首先发起了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然而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8年,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开启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然后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中国人的探索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串讲时空 侵略史 1898年 6月11日 1840年 1842年 19世纪60年代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9月21日 1900年 1901年 探索史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马关条约》 加深“两半”社会 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辛丑条约》 学习科学技术 学习民主制度 两组矛盾: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两大任务: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 世界 近代化的内涵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的工业化、商品化; 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南京条约》 主干梳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主干梳理 考点一:洋务运动 【整理归纳】根据所学,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内 容 洋务运动 背景 目的 代表人物 时间 口号 性质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曾仿照曾国藩的湘军组建淮军,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家。历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务。19世纪60年代以后热心洋务,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史料研读】阅读材料,思考洋务派是怎样看待西方先进技术的? 冯桂芬 洋务派思想家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体西用 在不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