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咚锵》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 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能按照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会演奏简单的锣鼓经片段或其他节奏型,能进行独奏、合奏或为演唱和游戏伴奏。 能跟随琴声模唱简单旋律,认识常用的音乐记号,能用线条、色块、图块等表示所听到的音乐。 2.教材分析 《龙咚锵》具有典型的民俗风情,四二拍,五宫调式,情绪欢快活泼,是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本歌曲将锣鼓的节奏和歌词的音调结合一起,表现了人们过新年时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抒发了小朋友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3.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他们好奇、好动、形体灵巧、模仿力强,但理解能力较差,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可以,但是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 二、学习目标 ⒈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能用动作和锣、鼓、钹等表现手段,参与本课乐曲和歌曲的聆听与表演。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龙咚锵》,表达过新年的愉快心情。 3.正确掌握锣、鼓、镲的演奏方法,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兴趣,乐于用小组合作方式参与实践与编创活动。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龙咚锵》;并为歌曲伴奏。 学习难点:学会模仿乐器锣鼓镲的合奏: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 1.听老师讲故事。 2.生自由发言。 1.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过年的神话故事。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 2.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认真聆听,积极发言。 ⒈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能用动作和锣、鼓、钹等表现手段,参与本课乐曲和歌曲的聆听与表演。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龙咚锵》,表达过新年的愉快心情。 3.正确掌握锣、鼓、镲的演奏方法,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兴趣,乐于用小组合作方式参与实践与编创活动。 新知新学 活动一:整体感知 1.生答:敲锣打鼓过新年。 2.学生回答:6次。(翁巴巴、嘟嘟嘟嘟等等) 3.前几次节奏相同,最后一句发生了变化。 活动二:学唱歌曲 1.学生跟老师打着节奏分句朗读歌词。(嘴巴休息,像遇到红灯一样。) 2.学生跟唱一句、 学生完整跟琴唱。 3.第一次学生接唱“龙咚龙咚 锵”第二次一部分跟老师唱一部分继续模唱“龙咚龙咚锵”。 4.学生分组唱。 5.拍双腿“×× ××”唱“龙咚龙咚”拍手“×”唱“锵”。 活动三:认识锣鼓镲 1.思考回答:鼓…… 2观看图片,把乐器图片和名称连连线。 认真聆听。 4.模仿演奏姿势。 边唱边按照节奏演奏。 5.模仿镲的演奏姿势。 边唱边按照节奏演奏。 5.模仿鼓的演奏姿势。 边唱边按照节奏演奏 7.按照节奏谱合奏,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活动一:整体感知 1.初听:听歌曲中都有哪些内容。 2.再听:歌曲中龙咚龙咚锵出现几次?(并解释龙咚龙咚锵是象声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象声词?) 3.三听:辨别相同的有几次?有变化的一句在哪里? 活动二: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老师带领学生打着节奏分句读。(复习空拍时应该怎么做?) 2.跟钢琴学唱歌曲。 第一遍老师弹琴唱一句学生、第二遍老师弹琴。 3.师生对唱。 第一次老师唱前半句,第二次老师和一部分学生唱前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