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98200

12.4升华与凝华 课件 (共29张PPT)沪科版(2024) 九年级

日期:2025-05-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13999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4,升华,凝华,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2.4 升华与凝华 常 见 的 升 华 现 象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冬天,背阴处的积雪会慢慢减少 固体空气清新剂 用久了的灯泡,灯丝会变细 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没有熔化的“雪人”变小了 情景引入:观察 生 活 中 的 凝 华 现 象 霜 雾淞 雪 冰花 凝华 水蒸气 小冰晶 (遇冷) 情景引入:观察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思考探究:物质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从气态变为固态呢?需要条件是什么? ? ? 前面我们学习了固态与液态之间、气态与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情景引入:思考 实验器材:烧瓶、玻璃片、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 碘的升华、凝华 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实验: 1、实验前, 猜想把碘加热会 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瓶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碘出现? 3、停止加热,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一、探究实验 1、实验过程中,给烧瓶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有无液态碘出现? 2、停止加热,在烧瓶壁看到了什么现象? 3、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紫色的碘蒸气充满了烧瓶,无液态碘出现。 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烧瓶壁上看到附着一层固态的碘。 加热时,碘升华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冷却时,碘凝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实验探究记录 实验分析总结: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 加热前:碘是( )态物质。 加热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条 件是( )热,在烧杯中 ( )(选填“有”或“没有”液态碘出现)。 冷却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条件是( )热。 固 固 气 吸 没有 气 固 放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需要放热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升华 凝华 二、升华和凝华 水蒸气 “雾凇” 水蒸气 窗花 凝华 凝华 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内侧 答案是: 小冰晶 小冰晶 三、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钨丝 钨蒸气 钨的颗粒 固态 固态 气态 吸热 放热 升华 凝华 用久了的灯丝会变粗还是变细?变长还是变短? 钨丝变黑 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通常潮湿的衣服晾干 冰冻 潮湿 升华 汽化 放在衣厨中的樟脑丸会越变越小,最后消失。 升华 固体空气清新剂。 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____。 秋冬季节,玻璃窗上会有“水雾”。 冰花 水雾 凝华 液化 内 冰箱冷冻室里的“霜” 凝华 冰棍外的白色的“粉” 北方冬天,江边的树木上美丽的雾凇怎样形成的呢?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来的。 凝华 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 而“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使人觉得寒冷。 1.干冰冷藏食物 干冰,即二氧化碳固体,它很容易直接变成气体,显然属于升华现象,因为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四、干冰的应用 2、人工降雨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 升华 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液化 雨 熔化 冰晶 小水珠 人工降雨的全过程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 干冰升华 水蒸气凝华、液化 小冰晶熔化 3.干冰制造舞台的烟雾 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致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cl3zWANGJIE2011/11/15 云 露 雾 霜 (液化) (液化) (凝华) ( 凝华) 常见的自然现象 (液化、凝华) (液化) 雨 雪 1、物质固态、液态、气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