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98287

阶段自我评估一(测试范围:第十二~十三章)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04-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23303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阶段,上册,九年级,物理,科版,十三
  • cover
阶段自我评估(一) (测试范围:第十二~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所示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是根据热传递的原理制成的 B.乙是体温计,使用前应该用沸水消毒 C.甲、乙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 D.用图中体温计在没有甩的情况下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仍为38.5℃ 2.某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知识后,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所示,在甲锥形瓶中放入少许碘颗粒,用酒精灯加热,空的乙锥形瓶放在盛有冰水的大烧杯内,锥形瓶底刚好接触水面,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碘的熔点为113.5℃,沸点约为184.4℃,下列关于该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锥形瓶出现的气态碘可由固态碘凝华而成 B.甲锥形瓶中不会出现液态碘 C.乙锥形瓶内会出现固态碘且大多在瓶底 D.若乙锥形瓶内插入温度计,整个过程示数逐渐变小 3.如图3所示为某物质的物态变化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固态为晶体,熔化过程从第15min开始 B.第 6min 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不变 C.在第 11min 是气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 D.在100℃时,该物质是液态 4.【新考法·学科内综合】如图4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我们会观察到:烧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瓶口上方有“白雾”,有小水滴从金属盘沿滴下,停止实验后,烧瓶内“水量”会减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量”会减少,是因为烧瓶内的水发生了汽化 ②烧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说明烧瓶内此时充满了空气 ③瓶口上方有“白雾”,说明此时水发生了汽化 ④有小水滴从盘沿滴下时,盘的温度会升高 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①② 5.科学家预言:“水资源危机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C.由于地球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不断蒸发掉 D.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 6.如图5所示,同一杯水经过加热,温度从30℃升高到70℃(水的质量不变,周围气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动能变小 B.水的内能变大 C.70℃的水热量较多 D.水的比热容变大 7.【新考法·科技前沿】2024年4月21日,我国搭载遥感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火箭在大气层中上升时,箭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火箭( ) A.从周围的空气吸热 B.表面保护材料熔化吸热 C.克服空气摩擦做功 D.周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热 8.如图6为甲、乙两汽油机的圆形比例图,白色部分表示“损耗的能量”,黑色部分表示“有用机械能”。分析数据可知,甲汽油机(  ) A.热机效率较低 B.产生的有用机械能较多 C.热机效率较高 D.产生的有用机械能较少 9.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10℃的冰到0℃的冰,吸收热量Q1;②0℃的冰变为10℃的水,吸收热量Q2;③10℃的水到20℃的水,吸收热量Q3;已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 ) A.Q1=Q2=Q3 B.Q1<Q3<Q2 C.Q1<Q2<Q3 D.Q1<Q2=Q3 10.【新考法·学科内综合】现有甲、乙、丙三种初温度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对这三种液体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热量图像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如图7所示,由此图像得出下列结论:①丙的比热比甲的比热大;②丙的比热比甲的比热小;③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④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