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06065

2.1.4.2脊椎动物——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80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1.4.2,七年级,生物,少版,学年,2024-2025
  • cover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 分析 教材内容:《两栖类和爬行类》是新教材冀少版(2024)初中生物七 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一章《藻类、植物和动物》第 四节《脊椎动物》中的内容。教材首先分别介绍了两栖类和爬行类动 物的主要特征。对于两栖类动物,提到它们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 呼吸。以青蛙为例,展示了两栖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如具有四肢、 皮肤裸露等。对于爬行类动物,强调它们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举例有蜥蜴、蛇等。 同时,教材还阐述了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以及它们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特点: (1)内容系统:教材对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介绍较为全面,涵盖 了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等方面,有助于学 生系统地了解这两类动物。 (2)举例典型:通过青蛙、蜥蜴等典型动物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 加直观地理解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特征。 (3)注重联系实际:教材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类动物 与人类生活以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 保护意识。 学情 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一些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对 新奇的生物现象充满好奇。但对于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具体特征和 生活习性可能了解得不够深入。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 教学手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因此可 以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标 引领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生物 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在学习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这一内容时,学生应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 习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会责任。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学会区分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 3.了解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青蛙、蜥蜴等动物的实物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 能力。 3.参与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体会两栖类和爬行类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 重难 点 一、教学重点 1.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两栖类动物变态发育的过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教学 过程 一、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不同的动物,今天我们来认识两 种特殊的脊椎动物———两栖类和爬行类。大家有没有见过青蛙或者 蜥蜴呢 (展示青蛙和蜥蜴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师:谁能说一说你对青蛙和蜥蜴的了解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认识,初步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师:谁来说说 生:青蛙会跳,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 生:蜥蜴身上有鳞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初步认知,为进一步讲解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奠定基础。 二、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