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08820

高中班会 中医科的三伏贴知识科普主题班会-冬病夏治三伏贴 课件 (31张PPT)

日期:2024-12-23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6945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班会,伏贴,高中,冬病,PPT,31张
  • cover
(课件网) 中医科的三伏贴知识科普 冬 病 夏 治 三伏贴 2024年三伏贴的敷贴时间 三伏天敷贴治疗时间为6月24日至8月23日。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 末伏:8月14日一8月23日 三伏贴治病原理 壹 三伏贴治疗功效 贰 三伏贴穴位选择 叁 三伏贴适宜人群 肆 儿童三伏贴知识 伍 目录 三伏贴治病原理 第一部分 “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疗手段。所谓“冬病”,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人体阳气不足和寒湿邪气的伏藏;所谓“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天最炎热的时候,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等治疗方法,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学认为,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 平素阳气亏虚的患者,在夏天时症状会减轻或病情得到缓解。同时,夏天也是人体最适宜扶阳的季节,应用具有温补阳气 原理是什么 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的中药,通过内服或外治等方法,可扶助人体阳气。阳气充足,到了秋冬季节,疾病就不容易复发或加重 原理是什么 此即“冬病夏治”之理。因此,“冬病夏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原理是什么 “三伏贴”的治病原理是什么? 冬病夏治源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其所蕴含“治未病”的思想便是后来“冬病夏治”最早的理论源流。古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理论认识到临床应用都有重要发挥:如王冰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 以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做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治规矩。张介宾则以阴阳虚盛而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善养生者,春夏培养内虚之阳,秋冬培养内虚之阴。正如张志聪所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 冬病夏治与三伏贴的理论溯源 冬病夏治的理论溯源 冬病夏治的理论溯源 三伏贴的理论溯源:三伏贴疗法出现最早有文字记载在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三伏贴开始应用见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提到的“天灸”,即用旱莲草外敷治疟,用药后皮肤局部起疱如灸疱 今称药物发疱灸。自宋以后,三伏贴法用药有毛茛、斑蝥、蒜泥、白芥子等,治疗疾病也不限于疟疾。明清时有新发展,其用来防治肺系疾患,首见于清·张璐《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 延胡索、甘遂共为末,入麝香,调敷肺俞、膏育、百劳等穴治冷哮。此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掘运用拓展范围,利用三伏炎热阳盛腠理开泄,经络通畅,防治冬天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难治性疾病 冬病夏治与三伏贴的理论溯源 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从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储备阳气;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正如张介宾所说:“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计”。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根据阴阳学说,在一年节气变化中“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