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09469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48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 cover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论证思路,总结论证方法。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论证思路,总结论证方法。 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过程 一 、导 入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 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 的人生课题。我们来看看孟子会如何选择。 二、预习检查 1、文题解读 “鱼我所欲也”的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文章将该题目与“熊掌,亦 我所欲也”连用,即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对“舍生取义” 这一论点进行了论述。 2、关于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教育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3、关于《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 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 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 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 、自主探究 1、通假字 A.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 气词) 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2、一词多义 得: A.二者不可得兼(动词,得到)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同“德”,感激) 于: A.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B.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 生: A.舍生而取义者也(名词,生命)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保全生命) 而: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 B.呼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则: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连词,那么) B.得之则生(连词,就) 3、古今异义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表示许可,能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表判断,与否相对) C.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豆类植物) D.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 器) E.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多)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 爱的东西。) (2)省略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 “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 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四、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明确: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文章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来。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 鱼价值低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 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 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化抽 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更加生动形象,简明自然。 2、作者是如何论述“义”重于“生”的 明确:“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作者先从正面论 证“义”比“生”更珍贵;接下来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指出如果 人只是欲生恶死,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从而体现出“义”比“生”更珍贵;接 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进行论述,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 句得出结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能舍生取义。 3、作者将“一箪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