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1791

第16课*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5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 cover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通过罗素简洁有力的语言, 展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文章结构清晰,围绕爱情、知识和同情心三大 主题展开,深刻表达了罗素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作为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不仅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激发了对生命价 值的探索。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罗素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人类的深切关怀, 进而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 该文作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追求等话题充满好奇与困惑。罗 素在文章中阐述的爱情、知识和同情心,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反思。然而,学 生可能对罗素的思想深度和社会背景缺乏了解,需要教师通过引导与拓展,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 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 目标 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明确罗素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了解罗素的人生 经历及其对他思想的影响。 2、分析文章中关于爱情、知识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的论述。通过文章的 语言、结构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3、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 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关注人类苦 难,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罗素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他如何通过爱情、 知识和同情心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 作,深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罗素复杂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如何在个人经历 和社会背景中提炼出这些思想。引导学生将罗素的思想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这是一个深奥而又现实的问 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 ·罗素的文章《我为什么而活 着》,看看他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1、 了 解 作 者 通过多媒体展示罗素的照片和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罗素的基本情况和思想 背景。 明确: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 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社会活动家之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 全书式文学家”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哲学原理》《物的分析》 等。 2、写 作 背 景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 有改动。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 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 一生、这样的一生,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窥 见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二)初读感知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语言、结构和情感表达。 理清文章写作思 路: 明确:第一部分(1)直抒胸臆:总结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二部分(2-4)详细阐述“我”为何会以此作为人生的主要动力。 第三部分(5)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这样活是值得的。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3、提问学生:“文章是如何安排这三个方面的论述的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逻 辑顺序和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采用 总分总 的结构方式,分为三 部分 第一部分(1)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