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时《缆车》《马赛曲》《喀秋莎》 第9课《环球音乐探宝(五)-欧洲名曲锦集》 (花城版)五年级 上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 05 课堂拓展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01 审美感知 感受不同乐曲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特点 艺术表现 能够鉴赏歌曲的特点,并能哼唱主题音乐 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创意性的去表达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画面。 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作品,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新课导入 02 同学们,你们做过缆车吗? 新课导入 02 坐缆车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新课导入 02 欧洲音乐作品 《缆车》 新知讲解 03 下面我们聆听这首作品,大家听一听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03 这首作品的速度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03 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新知讲解 03 《缆车》该曲由意大利作曲家路易基 登扎创作,生动描绘了乘坐缆车的乐趣。采用意大利民间舞蹈———塔兰泰拉的特性节奏,即富有动感的6/8拍子的快速节奏写成,符合谱面提示速度(华丽的小快板)。 歌曲情绪欢快热烈、活泼豪放,生动地刻画出坐在缆车上的人们兴奋得意的心情。 你们知道6/8拍子的强弱规律吗? 新知讲解 03 6/8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下面边听音乐边边打节奏 新知讲解 03 歌曲为F大调,结构为二部曲式,由A、B两个乐段组成。A段有两段歌词,B段是副歌,多次重复“富尼库哩,富尼库啦”,将歌曲推向高潮。 下面跟音频哼唱 新知讲解 03 下面我们走进苏联歌曲《喀秋莎》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不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才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1941年,德国人从西方席卷而来,对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七月的苏联,乌克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堆积着一望无际的尸体,即使是小麦成熟的香味也不足以遮住尸体腐烂的恶臭 七月的一天,莫斯科城里,新编的红军近卫军第三师开赴前线,在送行的人群中,一群女大学生唱起了“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此后,《喀秋莎》的歌声伴着浓浓的战争硝烟,顺着战壕一路飞扬,在1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在前线,也在后方,在整个苏联,到处传唱着这首歌曲。 下面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新知讲解 03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简洁,2/4拍的节奏感和朴实流畅的旋律使得歌曲易于传唱,深受人们喜爱。歌词描绘了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歌词深情而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祖国的热爱。 歌曲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新知讲解 03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 新知讲解 03 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国的首都是哪里吗? 新知讲解 03 法国的首都是巴黎,你们知道法国的国旗是什么样的吗? 从左至右依次为蓝、白、红三色旗 新知讲解 03 法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哪些? 新知讲解 03 巴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是法国出名的旅游胜地,今天我们欣赏法国的音乐《马赛曲》。 聆听音乐: 1.判断乐曲的情绪如何? 2.旋律有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03 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 新知讲解 03 《马赛曲》具有典型的进行曲风格,雄劲刚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其显著特点。这种风格与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激昂氛围相契合,使得歌曲能够迅速在士兵和民众中传唱开来。 乐曲的演奏乐器有铜管、木管、小军鼓 下面随节奏模仿法国军队趾高气扬、战无不胜的样子,原地踏步 课堂展示 04 下面我们第找同学上台哼唱+乐器伴奏表现音乐 课堂拓展 05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课堂拓展 05 欣赏完视频你们有 什么感受呢? 课堂总结 06 《缆车》《马赛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