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解析】图片中,从石制农具到铁农具的出现和发展,可以反映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即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故选D项;图片所示为耕作工具,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井田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排除B项;C项无法反映题目中的石器,故排除。 2.在新石器时代前中期,耕作方式由最初的生荒耕作制向熟荒耕作制过渡,即由砍倒烧光、刀耕火种、年年易地的生荒耕作转向利用石铲(石耜)、石锄进行土地加工,连种若干年、撂荒若干年的熟荒耕作。这一转变( )。 A.巩固了小农经济地位 B.表明原始的农耕出现 C.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D.保证了人力资源需求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熟荒耕作通过利用石器进行土地加工,可以实现土地的连种,若干年后进行撂荒,所以相对于生荒耕作更能提高土地利用率,C项正确;小农经济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原始农业在生荒耕作时期就已出现,这个转变是耕作方式转变,不能表明原始的农耕出现,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人力资源需求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 3.下图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的壁画(线描稿),展现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情况。据考证该画作于盛唐时期。据此可知当时( )。 A.曲辕犁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 B.政府在边疆地区实行屯田制 C.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拓展 D.边疆与内地农业生产一体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盛唐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出现曲辕犁等农耕工具及农耕情节,这体现了当时中原农耕技术及生产方式已经在边疆地区传播,C项正确;莫高窟壁画中出现曲辕犁并不能推出曲辕犁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唐朝在西域实行了屯田政策,但材料无法证明壁画展现的是政府的屯田行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虽然西域地区出现了农耕生产,但农耕并非其主要经济模式,排除D项。 4.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且大体有四种形制: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 B.冶铁业的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 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解析】材料反映出唐代的犁铧出土地点广泛且形制不同,这反映了唐代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这些不同形制的犁铧的出现得益于当时手工业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铁农具的分布地点和形制,并没有涉及其产品质量情况,而且A项中“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比较中国和世界的冶铁业的技艺水平,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仅仅反映了犁铧这一铁农具的不同形制和地点分布,并没有涉及其他铁农具,无法得出“种类多且分工细致”的结论,排除C项。 5.1771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德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但是工厂的选址却受到了水源的限制,只能够建在靠河的地方,并且离城镇很远。此类工厂的建立( )。 A.对生产动力的变革提出新要求 B.是科学理论突破的直接产物 C.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D.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但是工厂的选址却受到了水源的限制,只能够建在靠河的地方,并且离城镇很远”可知,自然力作动力的缺陷明显,易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需要新的动力来源,故选A项;“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德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这个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