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8663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核心素养统领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4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81800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核心,34张,纲要,历史,中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西汉王朝 时间轴 王莽新政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初社会背景: 经济凋敝、社会残破、百废待兴 2.汉初政策: 具体政策: 结果: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1)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②有所损益: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郡县、诸侯王并立) ①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 吸收秦亡的教训 巩固统治 材料三: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史记·吕太后本纪》 材料二:刘邦将百越,岭南之地分为诸侯王之地,一方面可以笼络诸侯之心,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中原之物力人力,为中原之地百姓休养生息赢取精力。 ———费双应《简析汉初分封原因》 笼络诸侯王;国力衰弱,推动中原地区休养生息; 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政治隐患:王国问题 诸侯王拥兵自重,可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最终成为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 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政治隐患:王国问题 材料一 王国问题:诸侯王拥兵自重,可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材料二: 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时期大臣晁错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在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下三个月内即被平定。 材料四: “(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侵边 汉初其他隐患 材料一:(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不满说)“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丞相权重,威胁皇权 材料二:(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思想混乱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诸侯势大,王国问题…… 丞相权重,威胁皇权…… 豪强兼并,阶级矛盾…… 思想混乱,没有统一…… 匈奴侵边,边疆问题…… 刘彻(前156-前87) 二、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举措 政治 经济 边疆 文化 1、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材料: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实质:众建诸侯而小其力。 名为推恩德,实则削弱诸侯势力。 结果:加强中央集权 汉初,诸侯王拥有很大的封 地,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 继承王位,承袭所有封地 (一)政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一)政治:2、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皇 帝 中 朝 外 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