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20235

岭南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盐的妙用》核心素养教案

日期:2025-02-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300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岭南,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盐的妙用》教学设计 课题 盐的妙用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让学生尝试“撒盐排遣法”,使画面产生异变而制造特殊的点、线、面状的肌理,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对肌理作品进行再创造的兴趣,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视野,感受有意味的形式美感和创造表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像思维。 2022新课标要求 1、尝试、探索盐在纸上形成的肌理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2、观察、感受肌理所产生的形式美感。3、运用盐遇水渗化的原理,创作造型、色彩与肌理效果不同的画面。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感知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2.艺术表现:掌握“撒盐排遣法”,在观察想象中,感受机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3.创意实践: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4.文化理解:对“撒盐排遣法”产生的机理效果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关注与探索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兴趣,有讨论思辨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有创意的综合性创作,学生对盐的可溶解性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盐用于绘画创作还是第一次尝试,产生很大的好心。能否掌握用水与用盐的量,是决定画面效果的好坏。 重点 运用“撒盐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难点 运用“撒盐法”结合点、线、面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 材料准备 生宣纸、墨、水彩颜料、白乳胶(或蛋清)、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创设情境———图片导入创设情境:出示盐:这些雪白的粉末是什么?请一个同学上来,尝尝味道。生:咸的,是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妙用吗?生:可以煮汤、可以炒菜等等。师:盐是我们日常炒菜时所用的调味咸品。盐能不能用到美术中呢?板书课题:盐的妙用师:同学们知道吗,作画时巧妙用盐或盐水,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呢!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二、新课讲解: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绘画作品。师:盐能运用到美术中吗 总结:盐的可溶性很强,撒到未干的画面上会向四周迅速溶化,推开原有的墨色,就形成点状的肌理。在美术中,运用盐遇水渗化的原理,可以创造出造型、色彩与肌理效果不同的画面。因此,盐不仅是人体的必需品,画画时巧妙用盐,也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进一步讲解肌理的含义。师: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图片展示肌理。师:在欣赏绘画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想一想,由盐产生的肌理效果有什么特点 生:色彩明快、造型夸张、富有层次感。总结:盐的可溶性很强,撒到未干的画面上会向四周迅速溶化,推开原有的墨色,就形成点状的肌理。三、艺术欣赏欣赏画家梁培龙的作品《欢乐的小溪》感受“特殊技法”创作的一种节奏美。设问提出要求:师:1、这幅作品画了什么?2、画中哪个部分运用了撒盐法?你看到什么效果?讨论后分享。师:这幅作品画了什么?生:画了一个小女孩在小溪边赶鹅的欢乐情景。师:画中哪个部分运用了撒盐法?你看到什么效果?生:小溪用了撒盐法,感觉像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很湿润。鹅身上用了撒盐法,感觉毛茸茸的。教师总结:梁培龙先生独具匠心,用撒盐的技法创造出有水纹肌理的小溪,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美感。巧妙地运用渗化的肌理,表现湿润的溪边和羽毛丰满的鹅,衬托出农家少年的纯真和对劳动的热爱。运用撒盐法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产生恰到好处的效果,现在,请大家继续做个探索家,一起发掘撒盐法的奥妙。四、实践练习。教师示范师:教师示范撒盐法的步骤,并通过撒盐法绘制一幅作品。“撒盐作画”要如何实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