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农业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计算机技术、海洋技术、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等等 滚动考查点 农业产生后生产关系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等等 典型情境题 1、2、4、5、9、10、1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发展概况。据此可知,农业的产生 A.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C.丰富了人类的食物种类 D.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有学者曾在墨西哥发现了保存于干燥洞穴里的约公元前7000年的南瓜种子;1578年成书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南瓜有记载:“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据此可以判断 A.中国农业文明落后于美洲 B.南瓜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商品 C.食物物种出现跨区域交流 D.葡萄牙殖民者将南瓜带到中国 3.据推算,汉代一套铁制农具的材料费仅为佣工两三日的工资,而西周时期一套青铜农具所耗的材料费,大致为当时一个自由民家庭年净收入的一半。如果将青铜农具的价格假设为其材料费的两倍,仅一套青铜农具就需要花费一个自由民家庭一年的净收入。这说明 A.汉代政府并不支持推广铁制农具 B.青铜农具的推广受生产成本制约 C.铁农具与青铜农具生产效率相当 D.汉代农民收入较西周有较大提升 4.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记载:“翻车,今人谓‘龙骨车’也。《魏略》曰:马钧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园,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汉灵帝使毕岚作翻车,设机引水,洒南北郊路。则翻车之制,又起于毕岚矣。”据此可知,翻车 A.彻底解放了劳动力 B.属于轻便提水灌溉工具 C.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D.摆脱了地理条件的限制 5.《诗经·小雅》载:“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毛传》曰“纺砖也”。古人也因此将生女儿称为“弄瓦之喜”。这反映出 A.古代以纺织为妇女的本务 B.政府历来重视发展纺织业 C.周朝已出现职业技能教育 D.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6.《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中载有“右采铁”“左采铁”的官名,这两个官职都是“铁官”,专管铁器的生产和使用。这说明秦朝 A.并未严格抑制商业发展 B.官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 C.铁制器具使用范围广泛 D.冶铁业处于国家监管之下 7.东汉思想家仲长统在《昌言》中写道: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由此可见,东汉时期 A.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B.豪强地主与中央对抗 C.庄园内实现自给自足 D.豪强庄园主生活奢靡 8.1779年,克朗普顿发明“骡机”,“他将水力纺纱机的罗拉与珍妮纺纱机的移动式滑架相结合”,两者有效联结,纺出的棉纱既结实又均匀。据统计,“1788年使用骡机的数量大约有5万个,到了1811年,这一数字增加到460万个”。这说明骡机 A.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加重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C.是科技与信息结合的产物 D.促进了资本和技术的集中 9.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文河谷建立了第一个纱厂,湍急的河流和丰富的水源为纱厂提供了动力。19世纪90年代,阿克莱特式的工厂体系逐渐受到挑战。这一时期的工厂已经发展成为新式的多层楼房建筑,且一般都设立在城镇附近或大城市中。该变化表明 A.手工工场完全被工厂取代 B.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动力革新改变了工厂布局 D.工业化进程加剧了农村的衰落 10.下图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推知,洋务运动 A.终结了清政府对商业的抑制政策 B.以求富作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