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 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圈层 例1-1 (2024·上海嘉定区高一期中)下图示意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且由甲至 乙代表由外至内。据此完成(1)—(2)题。 (1)若界面位于地下33千米处,则甲( ) A.代表地壳 B.代表地幔 C.平均厚度为170千米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A (2)若界面位于地下约2 900千米处,则( ) B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例1-2 (2024·河南许昌高一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5日 马里亚纳群岛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20千米。下 图示意地球圈层部分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D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①为生物圈;②为水圈;③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④ 位于莫霍面以下,为地幔。震源不会在水圈和生物圈,A、B错误;此次地震震源深 度为220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故此次地震震源可能位于④ (地幔),C错误、D正确。 (2)地震发生后,该群岛附近海中船只上的人员( ) A A.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B.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摇晃 C.只感觉到左右摇晃 D.先感觉到左右摇晃,后感觉到上下颠簸 【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使物体左右摇晃;纵波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使物体上下颠簸。地震发生后,只有纵波能通过 水体,故船只上的人员只感觉到上下颠簸。故选A。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例2-3 (2024·广东广州高一期末)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 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地球四大圈层。读图完成(1)— (2)题。 (1)图中圈层( ) B A.①为生物圈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大气圈 D.④为水圈 【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2)图中①圈层是( ) A A.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厚度最大的外部圈层 【解析】图中①圈层是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大气圈是地球 生命的保护伞,B错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生物圈,C错误。厚 度最大的外部圈层是大气圈,D错误。 方法 确定地球内部圈层的技巧 例4 (2024·山东济南高一期中)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岩石圈的范围是( ) C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题图解读 (2)下列关于地震波及内部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由②到③圈层,横波、纵波速度突然加快 B.由③到④圈层,横波消失,纵波继续传播 C.③圈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⑥圈层是固态的,密度较大 【解析】导图分析·题图解读/知识迁移 考向1 地球的外部圈层 例5 (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 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上图为火山 喷发图片。据此完成下题。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 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 等作用进入岩石圈。 考向2 地球的内部圈层 例6 (北京卷改编)莫霍面(又称莫霍界面)深度不一。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 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 ) B A.①地地壳 厚度最薄 B.②地比①地海拔低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岩石圈最厚 【解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