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32798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643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优化,课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循环进行的 C.生物圈中有机物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 D.秸秆还田提高农田土壤储碳量加剧了温室效应 2.铅等重金属污染鱼塘会因为逐渐富集到养殖的鱼类体内,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下列关于生物富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草可以通过根系和叶片富集非生物环境中的铅 B.池塘中的铅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分解者回归无机环境 C.肉食性鱼类体内的铅浓度往往高于植食性鱼类 D.铅能沿食物链富集的原因是铅可用于合成各种生物大分子,不易被排出 3.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甲+乙+丙)来表示 B.这一年内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能正在增加 C.碳在该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双向传递 D.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的关系也符合该图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用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碳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C.“碳中和”采取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达到CO2零排放 D.相比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善更利于“碳中和”的实现 5.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无机物 B.图中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甲→乙→丙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 6.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某水库中DDT的含量,得到如表所示结果(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动物),根据数据分析,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乌鳢 DDT含量(μg/kg)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 A.DDT难以降解,无法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生产者和消费者均可对DDT产生富集作用 C.底栖动物和鲫鱼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D.乌鳢体内的DDT含量最高,其营养级最高 7. “一鲸落而万物生”,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后期,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是鲸落中新发现的两种蠕虫,起初科学家只观察到了雌虫,后来发现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的雄虫均生活在雌虫体内,是一种寄生现象 B.鲸落的形成对生态系统中碳、硫等物质循环起到促进作用 C.鲸落中的所有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厌氧细菌和硫细菌都直接或间接依赖骨头中的有机物生存,均属于分解者 8.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来验证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利用的是减法原理处理 B.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