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43826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 经济史》第四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2307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对外开放,PPT,24张,课件,形成
  • cover
课件24张PPT。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第13课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的认识: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前提:独立自主 原则:平等互利 途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目的:(资金、技术、管理)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①②④⑤1.五个特区:80年深、珠、汕、夏、88年海。③ 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珠海等四个城市首选为特区的原因不包括 A.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B.资源丰富 C.比其他城市相比,工业基础雄厚 D.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析:C。 四个城市在当时来说,其工业水平在全国不算高,还谈不上工业基础雄厚。探究一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在哪?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区别吗?  下面是1981年7月19日中央27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部分内容: (一)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四个经济特区内,全面行使国家的主权。特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 港澳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是 A、生活方式 B、社会制度 C、地域大小 D、文化传统深圳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2.作用: 对沿海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经验。(深圳速度、一夜崛起的城市)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在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就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又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14个)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4个)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2.条件:1).经济社会文化基础2).地理交通优势3).人才产业产业优势1.目的:1).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2).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 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 局特点 1.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 3.沿海开放区 1.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2.沿边开放城镇 3.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对外开放的步骤:沿海内地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