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读准字音停顿,积累“颓”“与”等重要文言字词。 2、品味、赏析描写山水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研读课文,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美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孔子说“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山水从此在人们的眼里,就有了性格的隐现。庄子也曾说“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的文人纷纷寄情于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思。可见,谈山水之美的话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答谢中书书》,看看作者陶弘景是如何描写山水之美的? 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读课题,这个题目怎么读,怎么断句?从标题当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呢? 明确:断句是【答/谢中书/书】,答是答复,酬谢的意思。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即谢征,作者的朋友,曾任中书舍人。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 【设计意图】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通过孔子和庄子的语录导入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解读标题,让学生通过断句并解释“书”的意思来理解这个题目,解读课题学生会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活动一:走进文本,入山水之境 1、韩愈曾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告诉我们停顿的重要性。请同学们听名家范读,拿出铅笔,边听边划分停顿。通过停顿与节奏的划分,你发现这篇短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了吗?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齐整,句间两两停顿,节奏感较强,有骈文之风。兼有散句,参差有致,长短结合,骈散兼行。散文的疏宕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炼之美结合得恰到好处。于整齐中求变化,于谋篇中见巧思。(板书:结构———骈散兼行)。 生范读,师点拨。与(yù);“欲界之仙都”读出沉浸其中的感觉,读出赞叹。 男女生合读,边读边想象。提示:停顿的地方要做到声断气连。同时,朗读古文与现代文有区别,须得放慢节奏,唯有慢下来,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字的韵味。 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男: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女: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男: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女: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男: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齐: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读不顺的句子,小组之间也可以交流。(课前调查学生预习情况,整理高频词句) 例如:夕日欲颓(tuí) 沉鳞(lín)竞(jìng)跃,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明确:颓tuí 鳞lín 竞jìng,区分前后鼻音。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异的山水景色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内容+情感】 明确:文章以感慨开篇,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熟悉文本,借助注释,同学合作,疏通文意,逐步提升古文朗读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完成教学目标一。(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 三、活动二:展开联想,赏山水之美 王国维曾说:“诗言志,文陈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接下来我们就展开联想与想象,跟随作者一起去赏他笔下的山水之美。 1. 作者在开篇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