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最后一课,为本册的收尾与升华所在,蕴含着深厚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本课旨在简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经历的变化及其主要载体。根据课标“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本课主要介绍文化遗产如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各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所采取的的举措,解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了解和领略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在整合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文化遗产分类、各国代表、保护原因、保护措施、保护原则以及保护意义六个角度,层层递进阐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第二部分: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从世界遗产公约概况,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两个方面,解读认识世界遗产公约,同时展望未来,立足当下激发学生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当前“3+2+1”选课模式下的历史类学生。他们对历史学习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经过初中和将近两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后,他们也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整一个中学教育体系来看,高二学生虽则个性强,有主见,但社会阅历较少、学业繁重等因素使得他们的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难以深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通过教学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情境化、情境内容问题化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落实各项历史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以2023年网络上的簪花围热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使学生在生动的现实生活案例中了解文化遗产的分类、定义,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和原则。 2.通过视频、图片资料、学术研究观点、时间轴等多种形式设置历史情境,在任务驱动和问题链引领下,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能力。 3.学生通过了解中国世界遗产数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语录,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树立正确对待世界文明的理性态度和博大胸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 难点:认识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5.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和讨论法。 6.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互动课堂,文字材料,视频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 教师通过播放2023年网络上的泉州簪花围热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 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引出“非遗”概念和文化遗产,介绍本课基本流程。学生活动1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教师问题,认识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结合生活实际,启发思考开启探索。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视频与文字信息。 展示本课基本流程。活动意图:以泉州簪花围热为切入点展示非遗魅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补充非遗簪花围的历史发展,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出“非遗”概念,自然过渡到新课环节。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活动2 第一章节: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一、世界遗产包含哪些类型? 1.简单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遗产委员会。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完成分类图。 二、欣赏世界遗产各国代表 世界古代:古罗马城、雅典卫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埃及金字塔 世界近代:弗洛伦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