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50855

活动 生旦净丑荟精粹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52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活动,生旦,净丑,精粹,教学设计
  • cover
第三单元《学戏曲》 ———《生旦净丑荟精粹》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学戏曲》,由活动课《生旦净丑荟精粹》、戏歌《唱脸谱》、生行唱腔《甘洒热血写春秋》、锣鼓经《京调》组成,其内容丰富,知识涵盖量多。我把《生旦净丑荟精粹》活动课设置为单元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认知四大行当,体验唱念做打,初步学习唱戏曲。如何使学生有兴趣,有效果的参与戏曲学习,需要教师做足功课。通过备课,搜集戏曲教学材料,教师需要先学习戏曲,拓宽自身戏曲知识,课堂上通过科学有效的欣赏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戏曲,认识京剧,学习京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京剧表演唱。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理念,通过本节课对戏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审美感知,发现戏曲之美,在实践中体验戏曲之美,并能够表现戏曲之美,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兴趣,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合新课改理念,本节课以大单元教学为主线,对教学材料进行了重组。把戏歌《唱脸谱》作为新课前的戏曲欣赏内容,营造戏曲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感受戏曲明亮高亢的旋律,看到戏曲表演的丰富多彩。在教学最后,通过欣赏武戏,引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相关知识链接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为新课做铺垫。教学中,从戏曲四大行当的认知,四功的体验练习,到最后的拓展延伸,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重对前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力求夯实新知。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情感表达和审美表现。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发现、感受、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认识戏曲的四大行当,了解生旦净丑的角色形象特点;初步感受戏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唱念做打。 艺术表现:通过学习京剧的经典选段《卖水》,使学生初步掌握京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体验京剧的唱腔美、念白美、身段美。 创意实践:通过戏曲中的手眼动作练习,兰花掌、兰花指、双晃手等简单的身段表演,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能够应用唱念做新知,设计表演形式。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戏曲,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模仿、图形谱、口传心授 教学重难点:京剧的唱腔特点 探究学习: 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戏曲腔调问好,营造良好的戏曲学习氛围。 1、师生问好。 2、讲解、感受戏曲发声位置。 戏曲发声位置较高,声音明亮,气息顺畅,支撑声音的浑厚;戏曲讲究共鸣腔的运用,需要口腔、鼻腔、胸腔和颅腔的共鸣。注意:牙齿露出来,笑肌抬起,眼睛瞪大,炯炯有神,有表情的表达情感。 二、授新课 1、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动听的旋律一起走进中国戏曲。 出示京剧《唱脸谱》片段 (创设戏曲学习氛围) 过渡语 思考:同学们,这是戏歌《唱脸谱》,有谁听出来,它融入了中国的哪种戏曲元素吗? 出示: 这是我国著名词作家闫肃和作曲家姚明一起创作的戏歌,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糅合了京剧唱腔的曲调。 京剧起源于北京,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我国的国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它代表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早已走出国门,许多外国人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 认识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京剧中,把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不同的人物划分为四个类型,生、旦、净、丑,这就是行当。 4、巩固练习:出示图片,学生识别行当。 5、欣赏与发现(出示) 1.剧中人物是什么行当? 2.剧中人物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3.剧中人物用了哪些表演方式? 简介《卖水》,学生了解戏曲的故事情节。 这是京剧的经典选段《卖水》,讲述了一个关于忠诚、爱情和正义的故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