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60789

第七课教学设计:《学校小导游》

日期:2025-04-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5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七,教学设计,学校小导游
  • cover
第七课《学校小导游》 岭南版美术新教材第七课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旨在通过“学校小导游”这一趣味主题,将美术创作与校园探索相结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及创意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加深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学会识别并设计校园标识,同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与归属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小学一年级美术手工课,内容围绕“学校小导游”展开,通过三个主要活动:记一记学校内的标识、制作校园里的小标识、进入校园走一走并记录学校场所,旨在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校园环境,掌握简单的图形与色彩设计技能,以及初步的地图制作能力。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了安全教育和地理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周围环境充满探索欲。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较为敏感。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和保持其兴趣。此外,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尚待培养,需要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学校内各种场所的标识及其所传递的信息。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图形与色彩设计简单的校园小标识,表达自己对校园环境的认识。 审美判断: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初步形成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图形进行搭配。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与同学合作,运用小标识设计校园导览图,展现创意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视频,讲述一个迷路的小动物在学校中寻找教室的故事,引出“学校小导游”的主题。 激发兴趣:提问:“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怎么帮助小动物找到教室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一、导入 情境创设: 教师播放动画视频,讲述迷路小动物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小动物在学校里迷路了,它好着急啊!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它吗?” 激发兴趣: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A:“我可以告诉它教室在哪里!” 学生B:“我可以画张地图给它!” 教师:“嗯,大家都是热心的小导游!那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学校小导游’,一起探索我们的校园,制作属于我们的校园导览图吧!” 二、活动一:记一记学校内的标识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围绕校园进行简短的“寻宝”活动,观察并记录学校内的各种标识,如教室门牌、洗手间图标、安全出口标志等。 分享交流:回到教室后,学生分组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标识及其意义,教师总结并强调避让车辆、侧边行走等安全知识。 实地观察: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寻宝”活动。 教师:“现在,我们要像侦探一样,去寻找校园里的各种标识。记住,要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分享交流: 回到教室后,学生分组分享。 学生C:“我找到了教室的门牌,上面写着我们的班级和教室号。” 学生D:“我看到了洗手间的图标,是一个小马桶的形状,很可爱!” 教师总结:“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这些标识就像是我们校园里的‘小向导’,帮助我们找到想去的地方。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安全,比如避让车辆、侧边行走等。” 三、活动二:制作校园里的小标识 制作步骤讲解: 剪出轮廓:指导学生使用剪刀或安全刀具,在纸上剪出所需标识的大致形状。 画上内容:用彩笔或油画棒在轮廓内绘制出标识的具体内容,如文字、图案等。 撕出外形(可选):对于无法精确剪切的复杂形状,可尝试用撕纸的方式创造自然边缘。 添加细节:进一步完善标识,确保色彩鲜艳、图形清晰,能够准确传达信息。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