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46467

曹刿论战 学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921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曹刿,论战,学案
  • cover
21曹刿论战 课题 曹刿论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能正确翻译疑难的句子。 2.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了解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和简洁精炼的笔法。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大意,培养正确、流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赏析鲜明的人物形象,即曹刿和鲁庄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课 前 预 习 作品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一部为《春秋》做注解的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250余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作用的民本思想。 《左传》既是历史著作,又是很有成就的散文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长勺之战发生的原因要追溯到齐襄公在位时,齐国国内危机四伏,民不聊生。公元前686年,齐国的大臣杀死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出奔到莒国,公子纠跑到鲁国。次年,齐国的大臣又杀死了公孙无知。这时,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回国争夺君位。小白抢在前头,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但是鲁国仍派兵送公子纠回国,结果没有成功。后来齐国虽然迫使鲁国杀死了公子纠,但仍不罢休,就借口鲁国参与了齐国的内政,于公元前684年春天发动了对鲁国的进攻。 这次战争是诸侯间争权夺利的战争,齐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处于进攻者的地位,鲁国处于防御者的地位,而战争的结果却是鲁胜齐败。 读准字音 曹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玉帛(bó)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登轼(shì) 公与之乘(chéng) 旗靡(mǐ) 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课 前 预 习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言行粗俗,品格低下)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再次,又) 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名词做动词,击鼓进军)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必以分人。(省略宾语“之”,应为“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 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战于长勺。(状语后置,应为“于长勺战”) 新 课 导 入 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从“不世出”的拿破仑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毛泽东……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今天,我们要走近一名普通但不平凡的老百姓,他不是国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主动请缨、亲临沙场、展现智慧的风范。他无愧于“平民军事家”的称号。他就是曹刿。 新 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