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9.2把握适度原则 学习目标 把握适度原则 素养目标 科学精神:明确适度原则的内涵与要求,把握做事情的度 公共参与:运用适度原则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水蒸气 水 ﹥ 100 C 冰 液体 ﹤ 0 C 0 C 100 C 关节点(临界点) 关节点(临界点) 度 请在相应位置填上关节点(临界点)、度 探究与分享 一、适度的含义 1 以“水”存在的条件,探析对“度”的理解 议题 探究与分享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C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 C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 C或100 C )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度”的理解。 “水”存在的条件 探究与分享 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100度 0度 关节点或临界点 关节点或临界点 度 水在0度到100度之间才能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一但超出这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就不在是水了 1、什么是度? ⑴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⑵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⑶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⑷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一、适度的含义 2.什么是适度? (1)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3)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一、适度的含义 1、适度原则的含义及必要性: (1)必要性: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含义: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二、掌握适度原则 2、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怎么办 (1)防止过犹不及: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例】: 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比如,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太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又如,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 【探究与分享】 请你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 《墨子·大取》载:“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 遇盗贼是坏事,不得已,与其身亡,不如采取灵活的应变策略,断指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祸。换个角度说,这不是在取害,而是在取利。没有利弊的权衡,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也就不可能达到取舍选择的适度状态。 (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中”和“得中”的含义:这里的“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特别提醒】“得中”是区别于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1)含义: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 (2)特征和表现: 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