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二课。本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的内容,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妥善处理垃圾,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愿意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难点: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垃圾袋、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一首小诗《家》,引导学生回忆并朗读。随后,教师出示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地方的环境卫生状况,引出课题《我们不乱扔》。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温馨的小诗,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家的温暖和舒适,然后我们一起朗读这首《家》。(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开始朗读) 教师:非常好,大家的朗读充满了感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那么,除了家,我们还有哪些常去的地方呢? 学生A:学校! 学生B:还有社区,我经常在社区里和小伙伴一起玩。 教师:没错,学校和社区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这里有一些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展示照片) 教师:看到这些照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这些地方的环境卫生状况如何? 学生C:我觉得学校的操场很干净,每次放学后都有阿姨打扫。 学生D:但是,有时候社区里会有一些垃圾没人清理,看起来不太舒服。 教师:确实,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题目叫做《我们不乱扔》。(板书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不乱扔”是什么意思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E:“不乱扔”就是不要随便丢垃圾,要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学生F:如果大家都不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就会更加干净、美丽。 教师:非常棒!大家的理解都很到位。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怎样才能做到“不乱扔”,让我们的学校、社区乃至整个城市都变得更加美好。 (二)学习新课 1. 我喜欢哪种情景: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两幅图片,让学生对比并说出更喜欢哪一幅。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2. 不只是为了干净: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引导学生思考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随后,教师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图片和担惊受怕的调查数字,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严重后果。最后,教师出示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 教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两幅图片。(展示图片)一幅是干净整洁的教室,桌椅摆放整齐,窗明几净;另一幅则是垃圾遍地的教室,看起来杂乱无章。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更喜欢哪一幅图片所展示的情景呢? 学生A:我喜欢第一张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